復甦在即 呷哺呷哺迎來新升浪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GettyImages
呷哺呷哺於1998年將台式火鍋引入內地市場,一直走大眾化路線。 2014年來港上市後,開始展開升級化,推出新餐飲品牌湊湊及茶米茶;2019年在上海推出 in xiabuxiabu,主攻年輕百領階層,銳意進佔每一細分市場。 集團上市以來,業績維持高增長。
2015至2019年期間,收入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2.6%;同期淨利潤複合年均增長率12%。集團總分店數目由2015年的552間,增至2019年的1,124間,複合年均增長率19.5%。
具備「內循環」概念
截至今年6月底止,呷哺呷哺品牌的分店達1,010間,當中364間位於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二線及三線或以下城市分別佔405及241間。 今年11月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疫情衝擊下,恢復正常增長有不少困難,故需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一步促進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更大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其中包括提振餐飲消費,鼓勵餐飲企業豐富提升菜品,創新線上線下經營模式。
中央促進內需,推動經濟「內循環」的方向鮮明,發改委聯同多個部委早於10月底,已提出《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列出四大方面,積極支持餐飲恢復發展是其中一環。 當中就表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後;於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有序恢復酒吧、咖啡店、餐飲食肆等經營;並因地制宜,放寬臨時限制。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各地實施防疫措施及消費場所人群管制,餐飲股幾乎無一倖免。 呷哺呷哺有逾44%門店位於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湖北省、東北省及北京市地區,業務自然首當其衝。 集團今年上半年業績轉盈為虧,截至6月底止中期收入19.21億元人民幣,按年倒退29.1%。 呷哺呷哺品牌餐廳的收入減少44.4%,至12.22億元人民幣。上半年稅前虧損3.11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有稅前利潤2.25億元人民幣。 股東應佔虧損2.54億元人民幣;經調整虧損1.92億元人民幣。不過,集團維持派息,中期息每股2.8分人民幣。 雖然疫情來襲,但並無打亂集團拓展計劃及升級化部署,尤其藉湊湊品牌擴展高端市場領域。 今年上半年集團新增5間湊湊分店,令總數增加至107間;而來自湊湊的收入貢獻有5.93億元人民幣,增加21.3%。
集團亦因應疫情加強宣傳一人一鍋,推廣安全分餐制度令消費者意識未來消費模式及趨勢。 同時,集團開拓生鮮業務及推動外賣服務,透過社區網絡建立微商,並利用社區社群帶動生鮮業務,使用集團不能作堂食的餐廳變為超市,銷售生鮮食材和長保物質以降低耗損,加速資金回流。
外賣需求增帶動單價
集團上半年外賣業務擴張至100個城市,增加36.9%;期間外賣業務收入錄18.5%增幅。
更值得關注的是,集團單價在疫情期間不跌反升。2015至2019年期間,單價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5%。今年上半年增幅達10%,主因食材肉品價格上升,以及外賣需求增加而相關單價較高所致。 另外,集團推出呷哺呷哺品牌調味品,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及收入來源,今年上半年收入5,710萬元人民幣,增加133.3%。
高盛早前發表報告,認為今年第四季首個投資主題是疫苗受惠股,受惠行業包括航空、賭業、餐飲及酒店;建議股份當中,呷哺呷哺是唯一餐飲股,並給予「買入」的投資評級。 看好集團前景的還有花旗。該行指出,呷哺呷哺復甦勢頭比龍頭企業更迅速,整體同店銷售跌幅於過去數月已逐步收窄至低單位數;旗下新餐飲品牌湊湊表現更理想,10月已扭轉跌勢錄得增幅。
隨翻桌率持續改善,預計2021年整體同店銷售可回復2019年水平,加上湊湊的貢獻帶動,明年收入將增加45%。 該行維持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則由13.1元調高至18.2元。
最牛的東北證券認為,呷哺呷哺2021年將重納高長增軌道,預測2021及2022年純利分別為6.7億及7.9億元人民幣;2019至2022年純利複合年均增長率達40%,給予目標價22.18元。本週五(12月4日)呷哺呷哺股價收報18.3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