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 股王 資料圖片

市值大不一定是股王

投資

廣告

早前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買現任「股王」長期不如指數,作為一向投資理念以揀選股王坐大浪為主的筆者,即刻嚇一嚇,再細心看看其理據是甚麼。原來最近有研究公司Ned Davis Research(NED)做了一項研究,用上過去50年的數據,模擬每季選當時標準普爾500指數市值頭七名的股票作投資,跟標普500指數比較,發現其表現以年度化計低0.7%,所以認為買最大市值的那七隻股票,表現並不及指數。

讀到這裏,讀者可能會覺得,既然人家有數據,似乎真的要信,持有大市值的股票不太著數,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都應該要走。

數據盲點認知

實情是這樣呢?其實,這份統計最多只能證明,如果真的用這種方法,即甚麼也不理,只平均買入當時頭七隻最大市值的股票,這種方法長遠會跑輸大市,而不是個別股票一升級成為頭七大市值,便會跑輸。當中,這個統計有幾個盲點。
首先,七大市值股票並不是隻隻都亮麗,正如科技股七雄之一的Tesla(美股代號:TSLA),雖然其股價這兩星期抽升得很快,但此前,其走勢都非常弱勢,若強勢的股票,硬要跟弱勢的股票走在一起,還要同一樣分額,難免會被拖累。

再者,因為這統計的操作手法是每季調整股票對象,假設七大市值股票沒有改變,當其中一隻股票非常強勁,升了不少,但因為要用平均注碼投資七隻股票,升得愈好的股票便會減持得愈多。
相反,跌得差的股票便要不斷增持,以維持著同一個比例,那豈不是汰強留弱?這樣做,表現自然會較差。
相對地,相對於標普500指數,當一隻股票表現愈好,市值自然增加,對於指數的比重又會增加,而表現較差的股票,比重只會愈來愈小,這正正是汰弱留強,兩種操作手法完全不同。
況且,市值最大的幾隻,只代表它們市值大,但不代表它們是股王。如果純粹用市值大來定義股王,那麼港股最大的幾隻包括了騰訊控股(00700)、阿里巴巴(09988)等,難道我們又要說它們是現任「股王」嗎?

騰訊在2010年代升幅甚巨,公司愈做愈大,是當時的「股王」,但自從2021年熊市開始,表現持續弱勢,已經不是「股王」很久了;至於阿里巴巴,更加談不上跟「股王」有任何關係。
它們以前都有風光的日子,所以公司能長大到現時的規模,但不代表市值大便是「股王」,若以此作為選股王的準則,實在太兒戲。
甚麼是「股王」?大眾心目中的「股王」,應該是公司有很好的前景,股價持續上升,大眾一直嫌貴,但仍繼續升的那些股票。讀者選股時,可從歷屆「股王」它們當時的特徵,再找出現時有甚麼公司符合條件來著手。
去年筆者選擇輝達時,它的市值還沒有現時那麼大;上一個牛市筆者選擇李寧(02331)、美團(03690)及Tesla時,它們的市值都不算很大,所以真的不要以為揀市值大的公司便是揀「股王」。

在牛市中,總會有很多人喜歡估頂。讀者倘若常常聽這個、聽那個,很多股便坐不好,與其聽那麼多分析,最實際的是股價怎樣走,倒不如見到轉勢才考慮走,輝達若失守106美元才考慮減;否則,繼續坐。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潘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