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偏好更加保守甚至乎悲觀,對於一些非專業投資者而言,很可能是至理名言。

巴菲特VS芒格投資建議大不同 快速測試你應該跟邊個嗰套|林子俊

投資

廣告

「股神」 巴菲特和芒格上週在旗下的巴郡(Berkshire Hathaway)股東大會上,發表了一年一度的講話,雖然環球疫情依然嚴峻,在互聯網的幫助下,瞬間傳播至全世界。新聞應該有不少報道,但筆者依然想和各位讀者分享:筆者認為非常有趣或啟示性的觀點。

撰文:林子俊| 圖片:Getty Images、巴郡股東會截圖、Unsplash

巴菲特堅持指數比股票好

巴菲特堅持買指數比買股票更好,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專業角度,選擇到好的公司難度非常高,其個人推送標準普爾500指數,即使其過身後,巴菲特遺孀的基金會將90%的資產投入到標普500指數 。

芒格相信巴郡比市場好

然而,其戰友芒格卻不認同這個觀點,在會上直言更喜歡Berkshire Hathaway而不是整個市場,因為相信公司營運會比市場更好。

事實上,討論巴菲特和芒格誰對誰錯並沒有意義。

巴菲特的偏好更加保守甚至乎悲觀,對於一些非專業投資者而言,很可能是至理名言。
巴菲特的偏好更加保守甚至乎悲觀,對於一些非專業投資者而言,很可能是至理名言。

市場上只有20%人能賺錢

巴菲特的偏好更加保守甚至乎悲觀,對於一些非專業投資者而言,很可能是至理名言。投資市場上的2/8定律,意味著只有20%的人能夠真正賺錢(實際的比例可能比20%更低);換言之,被動的跟隨市場,不輸太多,很可能已經要比很多人要好。

芒格風格更自信

芒格的風格更加自信,假如投資者的眼光很有一套,對於市場或者公司表現起落的觸角靈敏,透過行業和企業的選擇,其投資回報可以遠高於市場表現。筆者也認識不少低調的「民間股神」,其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投資回報,絕對不遜於市面上的明星基金經理。

先問自己一條問題

對於讀者而言,選擇相信巴菲特還是芒格,最大的差別,是自問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或商業觸角?

假如答案是「否」,那麼可以考慮買入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而非公司。

買指數不是All in

不過,買指數不是叫讀者星期一開市即可將所有積蓄一口價全部買入,假如想有更穩定的收益,也需要動腦。

以恒生指數為例,拖長到40年時間,恒指升幅可以達到30倍,姑且不論是否跑贏樓價,起碼都算有錢賺。但假如讀者在2007年高位奮身投入,持有13年,很可能還是在虧損。

巴菲特VS芒格 投資建議大不同 1個條件幫你揀啱契爺|林子俊
想進一步分散風險,還可以將資金一分為五,分別部署到香港、內地、美國、日本和歐洲市場的指數。

定時定額投資降風險

誠然,筆者和讀者一樣不能做到低買高賣,但可以透過每月定投入固定金額的方式,降低風險(其原理和強積金每月供款相近)。

假如想進一步分散風險,還可以將資金一分為五,分別部署到香港、內地、美國、日本和歐洲市場的指數。

另一方面,無論是香港還是美國的ETF產品,最大的差異只是少少手續費和交易費用。假如不是經常交易的話,對於長遠的回報率影響不大。

延伸閱讀:【iBond 2021懶人包】6月1日起發售150億元iBond 最低保證利率2厘

延伸閱讀:「世界第一商人」賺錢有道 掌管全球超過三分一的財富 猶太人的6個致富思維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