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屯馬綫領悟「樓是用來炒!」 7月最現實的投資方向:寧買港樓,少看港股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iStock、unsplash
一如過去所言,傳統智慧雖然有可貴之處,但若然投資者麻木相信,以為「一本通書睇到老」即可,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話,則有書不如無書。
最火熱例子,就是貴絕全世界的港樓,7月就發出一個「紅色警號」,事關由新世界發展(00017)及港鐵公司(00066)合作發展,位處大圍港鐵站上蓋的「柏傲莊III」其中兩座牆身底座混凝土強度竟未達要求,最終決定拆卸重建。
此等大事件竟然在香港發生, 筆者真是聞所未聞。
雖然說發生事件後,上述兩股股價均不算太差,但市傳該項目,最高成交價高見每平方呎45,000元,就算往後「關公」做得如何地好,投資者對相關發展商之發展項目亦必然有戒心(起碼商譽價值或因而下降),這才是筆者認為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說實話,港樓愈賣愈貴,但就愈來愈細,而這趨勢不但反映在私人樓宇上,同樣亦反映在近期公營房屋身上。不信?讀者不妨去參觀近期公私營新樓即可。
筆者自小就最熱愛看「實物」,即是愛玩玩具多過打機;愛吃東西多過玩Cooking Mama;愛看Live演唱會多過看DVD。同樣,當然愛看樓多過看樓書或虛擬實境(VR)介紹影片。
屯馬線通車帶旺地區樓市
最貼身的,乃早前筆者友人入票柏傲莊後,叫筆者「陪睇樓」。
筆者自問對樓市不太熟行,只是自然反應是一入三房單位,看見若要到露台看風景,首要動作是要跨過張床,真是香港獨有奇景。
友人事後問筆者意見,筆者自然不太「多咀」,只是直接答道:「考慮港鐵轉車站樓上,不愁出租,投資價值高;但考慮自住的話,實非閣下那杯茶。」友人即稱:「酒逢知己千杯少,果然是我心中條蟲,去喝酒吧!」
再看多一個例子,港鐵屯馬線通車,雖然車頭車尾最盡幾個站因為多人乘搭,從以往的鬆動,變得站也需要找位。部分網民更直指通車趕走巴士又要被迫乘港鐵,「真係唔通車好過通」。
但現實是,屯門樓價繼續升之餘,土瓜灣站及九龍城地區樓市叫價繼續級級上,尤其是早前走了機場又受累疫情的九龍城幾條食街舖位,又重新熱鬧起來。凡此重重,皆反映投資市場往往最現實。
回說中央經常強調「樓是用來住的」;但香港樓市正正背道而馳,事關抱持「樓是用來炒」此心態的投資者確實不少。
讀者可能會問,樓市已經升到飛天;加上一日政府未「撤辣」,又有移民賣樓推低樓市,樓市企穩已屬萬幸,何來再炒上?
港樓難大跌有原因
筆者則認為,港樓要重返2010至2020年間「飛升」日子的機會確實不大,然而要大跌同樣困難,主因有幾個:
(一)政府官地供應不足,這從發展局早前最新公布的第三季(7月至9月)賣地計劃中,僅推出兩幅住宅地,而且只涉及200個單位可見一斑。另投資者不時聽到要開拓郊野公園邊遠地區發展,又或者要填海(例如馬料水中文大學對出),可見現時樓市供應如何;
(二)即使港人移民潮成市場熱話,但急賣樓移民的一批,相信已走得七七八八(趕在特許入境許可(LOTR)限期屆滿前);反之,作為內地大灣區發展的一部分,香港未來或變成內地衛星城市之一,這或重新吸引內地資金來港投資,將成為支持港樓價格向上動力之一;
(三)美國聯邦儲備局持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QE),就算未來真的「收水」,但市場已習慣「水多」,實物資產價格並不會因為「收水」而大跌;相反,受惠此輪QE資產增值者,必然有部分會選擇繼續投資,讓資產再滾動增值,同樣會增加樓市需求;
(四)如今股市炒作疫後經濟,而相同事情也會發生在樓市上,事關經濟轉好,市場投資氣氛回暖,最真接是就是就業市場氣氛改善,有助減低供樓壓力;同時舖租卻開始有上升壓力;
(五)疫後經濟炒作另一話題是「通關」,而這將大大增加經濟活力外,亦間接帶動樓市工商鋪成交價格(最少唔會一條街見幾間吉鋪)。
有讀者可能會問:「講了這麼多道理,有沒有數據證明?」
筆者簡單參考香港土地註冊處2016至2020年住宅及非住宅樓宇買賣合約統計數字(見圖表一及二),不難看到流動性相對股市弱的樓市,買賣成交在近幾年皆十分平穩。
就算經歷環球疫情,買賣成交合約價值亦沒有大跌,反映樓市投資者就算面對逆境亦十分「惜貨」,相對愈來愈差強人意的港股,港樓的吸引力似乎略勝一籌。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