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資料圖片

小米汽車有「錢」景嗎

投資

廣告

熟悉筆者的朋友,或許知道筆者近十年長情電動車板塊投資,維持每個季度調倉的策略,把倉位按照當前銷量進行分布,讓消費者決定筆者買入的比例。最近,小米集團(01810)汽車的發布讓筆者有些猶豫,和其他車廠不同,小米的上市主體中,依然是米家系列產品和手機的銷售為主,因此近期小米汽車熱度十足,銷量(預售)也十分火爆,筆者依然在評估其投資價值。

事實上,除了公司股票之外,小米汽車本身也存在一些討論分歧有較為負面的認為,小米無論是價格的多次猜測,目前預售的火爆,發布會邀請了眾多同行老闆等,都是延續當年小米電器的營銷策略。

產品本身(小米汽車)SU標準版定價逾20萬元人民幣。SU7 Max版更賣到29.99萬元人民幣,稍微加一些配置,就突破30萬元人民幣。

說實話,這價格區間直接殺入Tesla(美股代號:TSLA)Model 3和Model Y的領域,其實不容易出成績。

第一款車型的通病

尤其是作為第一款車型,小米的供應鏈和技術都未完全成熟。即使面版數據,例如續航和零百加速等,均比Tesla高,但工藝很容易會出現問題⸻這幾乎是所有車廠的慣例。

但另一角度,小米的營銷確實做得好。

作為雷軍最後一次創業,小米在項目立項時就捕獲了大量的市場關注目光。新車發布後24小時,收穫大定88,898架,高盛馬上發表報告稱,預計小米汽車在2024至2026年銷量達到10萬、17萬和32.6萬輛。這數字,已接近理想汽車(02015)在2023年的交付數目。

小米的大定和退款的新聞不時出現,但隨著發布會影響力消退,相信市場的關注點,將放在小米汽車的交付能力和交付質量上。兩者反映了該品牌,能否平衡生產成本及消費者需求。

汽車製造產業中設計的零件眾多,在內地電動車內捲的背景下,品牌需要深度參與到設計和製造(即使是代工)的環節組合,打造一個自洽的生態。

把握物聯網發展先機

換言之,除非小米肯大量燒錢;否則,第一代產品作為供應鏈首批產物,一旦加快投產,很容易就會出現質量問題。但不快速投產,消費者耐性被消磨,則更容易被其他品牌的新款所吸引。

須知道,目前不再是Tesla剛推出的時代。

往深入一些思考,小米家電的成功,是把握了物聯網的技術發展先機。透過米家系統將各種電器,大如冷氣;小如鬧鐘智能化,成功在傳統家電巨頭手中,搶了大量市場分額。

小米手機的成功,則靠出色的營銷帶動,成功打造了一個具性價比的品牌形象。而目前小米汽車靠的是甚麽?營銷相信不是唯一的手段,其真正的黑科技或商業戰略,也許才剛剛開始展露出來。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林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