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立關稅區地位有何影響?向港貨徵收與中國貨一樣關稅 美國損失會更慘重?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中新社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
去年反修例風波引起國際關注,美國更為此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美國國務卿會根據有關法案,每年審視香港的自治情況,以決定是否繼續賦予香港特殊地位,繼續成為獨立關稅區,及授權華府可對侵害香港人權的人士實施制裁等。因此,蓬佩奧週三(5月27日)向國會提交的報告,確認香港不再保證獲得美國法例賦予的特殊待遇,或成為香港喪失其金融地位的第一步。
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源於英治時期
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最遠可追溯至鴉片戰爭的時代,當時香港早已是自由港。及後,西方戰勝國在二次大戰後簽署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身),以規範和促進國際貿易。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後,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開始尋求中方支持英國,向GATT爭取香港享有單獨關稅區地位。直至1986年獲中國政府同意後,香港始成為獨立關稅區。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香港一直積極參與其中,更成為創始成員,進一步鞏固單獨的關稅地區地位。
信貸評級下降 企業舉債成本或上升
去年開始的逃犯條例引發香港政經局勢動盪,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香港的信貸評級由「AA+」降至「AA」,為24年來首次;穆迪亦將香港的評級從「Aa2」降至「Aa3」,理由是因應香港體制及管治能力遜預期,加上與內地經濟的金融及社會政治聯繫逐步提升,從而帶來更多體制及監管方面的挑戰,導致香港與中國的評級差距縮小。若香港失去獨立關稅區的地位,評級機構或會進一步調低香港的信貸評級。
信貸評級反映出債券發行人出現違約的可能性,影響發行人融資成本。如果本港的特殊地位受到威脅,主權信貸評級勢必再被下調,可能會令相關的機構的舉債融資成本上升。以香港於2017年亦曾遭降級為例,當時港鐵、香港按揭證券公司等政府相關企業同被下調評級,因而影響舉債成本。
延伸閱讀:穆迪將香港主權評級下調至「Aa3」 港府:非常不認同此評估
若取消獨立關稅區地位 港貨與中國貨關稅會變相同
上文提及美國會定期審視香港的自治情況,以決定是否續予其特殊地位,包括獨立關稅區的優惠待遇。一旦華府決定撤銷香港的特殊地位,將會造成不可預計的災難性的後果,屆時於香港與美國之間的出入口貨品不再免稅。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兩國均向從對方入口的貨品加徵高稅率關稅,但香港因為其特殊關稅地位,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可倖免於兩國關稅之爭。不過早前有英媒及美媒引述消息稱,華府正考慮向香港貨品徵收與中國貨同樣的關稅。一旦有關政策落實,香港將會直接承受中美貿易戰帶來影響,出口到美國的香港貨將會承擔與中國貨相同的關稅,對本港的的出口貿易無疑是重擊。
雖然由香港生產再出口至美國的貨物不算多,但此舉將會影響廠商決定會否繼續在內地生產,再經香港轉口美國,以及訂單會否繼續在內地購買原材料。若廠商因為香港失關稅優勢,而將生產地遷移到其他國家,將影響香港作為物流中轉中心的地位,同時打擊國內製造業。以往有些或能作軍事用途的電子零件,美國不會出口中國,但可能會出口到香港,若美國取消港特殊待遇,則同樣不會出口到香港,或影響港商進口部分美國電子零件。
有學者認為失獨立關稅區地位 對港影響輕微
不過,外界對於特朗普政府會否如此狠下決心仍有保留,事實上,去年由美國入口的港貨僅值47億美元(約366.6億港元),但香港卻是美國去年賺取最大貿易順差的地區,金額達261億美元(約2,036億港元),因此美國一旦對港貨收重稅,有機會是「殺敵三千自損一萬 」,更會引來中方報復,爆發新一輪關稅戰。
前科技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在其報章專欄指,即使香港失去美國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影響也很輕微。雷鼎鳴指,香港2017年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只有34.65億港元,僅佔香港GDP的0.13%。香港本身基本零關稅,即使香港出口到美國的貨品因為關稅問題而大減一半,也只是17.3億港元,而由於本港產品也會隨出口減少而令成本降低,故此認為取消獨立關稅區對香港的淨損失可能不到10億元。
《基本法》訂明香港為單獨的關稅地區
以往政府官員曾多次解釋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是由基本法賦予,並非源自其他國家的法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指,香港的獨特地位並非是由任何其他國家單方面施予,而是《基本法》賦予的。根據《基本法》訂明,香港是單獨的關稅地區,香港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作為單獨成員。因此,國際社會普遍承認香港在經濟上的獨立地位,法律、稅務事宜等,也與中國內地有所分別。
即使基本法賦予本港特殊地位,但在國際貿易上是否享有獨立的關稅地位,當然是取決於他的貿易夥伴國是否認可,承認其特殊地位。香港自視為單獨的關稅地區,但如果其貿易夥伴國對港貨及內地貨一視同仁的話,基本法賦予的地位則形同虛設。
延伸閱讀:美國或取消香港特殊待遇 是時候清倉換美金現鈔?專家教你港股港滙點部署、避險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