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轉趨緊縮 發掘「自然收益」資產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顯示將出現政府分治的局面。通脹、加息及波動市況仍然是投資者的關注焦點。
聯儲局在11月議息時再度加息75個基點,主席鮑威爾同時暗示,將來會下調加息幅度但終點利率將更高,令市場一度走軟。
收益資產具防禦性
整體股市表現惡化,中國首當其衝,而固定收益資產繼續承受利率上升環境的壓力;反而收益資產相對更具防禦性,收息解決方案因而仍具吸引力。
隨著美國經濟增長在2023年第一季和其後開始放緩,筆者公司認為聯儲局政策終需轉向,加息次數指引將低於市場現時預期。
技術性配置在今年餘下時間仍然至關重要,以便能夠靈活增加和減少投資組合的風險,並在機會出現時增加收益來源及獲得資本增值,或就出售期權作技術性決定之間取捨,將成為決定組合投資是否成功的關鍵。
多元資產配置方面,目前筆者公司偏好已發展市場和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組合投資以利率敏感度較低的信貸為主,減低組合波幅。
儘管新興市場債券收益不俗兼具息差潛力,惟在美元強勢的負面影響下,對新興市場債券的看法相對並不那麽樂觀。
至於股票比重側重於已發展市場,較少持有科技或非日常生活消費品股,而與大市相關性偏低、多元化行業配置亦有助緩減行業相關波幅。
收益為主的高息股票,週期性和價值股,以及能源和防禦性股票,仍然相對更具吸引力。
另一非傳統收益來源是股票期權出售策略,務求從市場波幅中獲得穩定的潛在收益,同時得到下行保障。
從收益角度來說,透過資產本身的自然收益率賺取收益,而不是依賴資產升值的策略,在類似今年的下行市況中穩定地獲得收入。
筆者公司認為,環球多元資產入息策略,可專注透過期權金、債券票息及股息,以獲取自然收益。
筆者公司不會為追求股市增長或債市升市而犧牲收益,因為這些回報都不是「自然收益」資產。
筆者相信追求收益的趨勢將會持續,對投資者來說仍是具吸引力的領域。
目前的收益率高於數月前的水平,因此他們可獲得較可觀的收益,而且息差擴大,有望提供具吸引力的息差機遇。
同時股市已調整不少,早已反映多個具挑戰性的阻力,這或會在未來12至18個月,帶來反彈的機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