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結業象徵時代轉變 購物模式轉移線上 工商廈鋪位更勝地舖?|1% Anthony
筆者: 真係可惜,平時好鍾意去睇書。
朋友: 而家睇書嘅人似乎越來越少。
筆者: 都係,很多資訊上網都已經可以找到。
朋友: 不過最主要都係經濟差。
筆者: 仲有買嘢的模式已經唔同晒了。
曾寫書分享買樓投資經驗
筆者是創作人出身,喜歡逛書店。
創辦投資學院之後,除了開班教學,亦曾經有段時間,喜歡出書,自2012年開始前前後後出了10本書,有時一年出一本,亦試過一年出兩本,絕大部份為自己寫的,分享買樓投資經驗,比較受歡迎的有《上車又住又賺》、《買樓上車防中伏》等,也有幫朋友寫的,都已經沽清了,就算在書局找到,也只是一、兩本貨尾,最重要是內容未有更新,大家沒必要去找了。記得當年出書,也曾經在暢銷書榜上佔一席位,包括剛宣佈結業的大眾書局,多謝大家支持。
大眾書局結業對投資的啟示
首先,結業當然是因為生意唔好,社會運動加上武肺疫情,令出街逛街的人流減少,這是最致命一擊。
經過今次疫情,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網購。記得以前網購未流行的時候,很多前輩說,香港跟大陸不同,大陸地方大,當然需要網購,但香港人口密度高,到處都有商場商店,購物很方便,網購在香港做不起來。
誰知還不到十年,網購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未有疫情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習慣上網買平嘢,疫情開始後,連吃飯都要用Apps叫外賣。看來香港的零售服務業,面對的不單是一次打擊,而是一個長遠的結構上的轉變,不要想如何回復昔日光輝了。
延伸閱讀:香港仔珍寶海鮮舫1月曾裁逾半員工 開業44年 今宣布停業
商舖面臨困難
記得早幾年自由行最瘋狂的年代,很多資深投資者都有炒舖,短炒摸貨亦經常見到,一間小小的商舖被炒到幾千萬,實在有點離地。筆者亦曾經參與過幾個商舖投資項目,幸好趕及能在自由行高峰期出貨,獲利不少。其中一個港島區400呎左右的商舖,買入價860萬,持貨幾年之後,以1,785萬賣出。
現在網購盛行,加上社會運動及武肺疫情的影響,到處都是吉舖,要做到當年的回報實在困難。早幾年針對自由行的行動,令很多做內地人生意的商舖結業,然而還有食肆撐住,然而今次的疫情,令到很多食肆都捱唔住,令到商舖的前景更為困難,一舖養三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工商廈需求更多
現在的零售模式已經改變,以前你會去逛街,買東西。今天有甚麼想買的,你會先上網看看那裡有得賣,價錢大約幾多,揀好了,甚至訂好了,才到目標商店取貨,所以很多時候未必需要用天價租金去租一個旺舖。相反可以用較低租金,租一個二、三線舖位,甚至租用工廈工作室,將存貨放在那裡,到有訂單的時候才出貨。
此外商廈亦有一定需求,因為在物業用途上,商廈比工廈寬鬆得多。很多零售及服務業,都搬到商廈去,或者可以叫做樓上舖,租金都比傳統街舖便宜多,提升了競爭力。最近經濟不景,工商舖物業波動比較大,投資的話就不要捨易取難,首選還是住宅,需求較穩定,其次就可以考慮工商廈,可以不受辣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