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概念當炒 粵海投資睇升一成 | 港股分析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粵海投資涉足地產
要說起粵海的主業東深供水系統,源於1997年金融風暴後,當時粵投的母公司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GITIC)嚴重資不抵債,時任總理朱鎔基更一錘定音,中央不會負上GITIC的債務。
結果GITIC於1998年破產,時任廣東省常務副省長王岐山臨危受命,來港拯救粵海投資,最終透過向粵投注入東江水業務,成功與眾債權人達成協議。
由是之故,多年來粵投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源自東江水業務,但其實集團的業務愈見多元化,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取代水資源業務,成為集團另一增長引擎。
粵海投資共六大業務
回看集團的2017年度業績,其他業務就包括物業投資、百貨營運、投資酒店及經營和管理、能源項目,以及道路及橋樑等;加上水資源業務共有六大業務。
當中地產業務發展較快,因集團去年向母公司粵海控股購入粵海置地73.82%股權,總代價36.59億元人民幣。
其中28.19億元人民幣透過發行2.73億股支付;另加上現金代價8.4億元人民幣。
粤海置地持有位於內地深圳市羅湖區布心片區布心項目的100%權益,是一個以珠寶為主題的多元商業綜合體。
該項目的土地面積合共約為66,526平方米,計入容積率總樓面面積合共約為432,051平方米,另可在地下開發30,000平方米的商業用房。
布心項目臨近城市高速公路和地鐵站,鄰近圍嶺山公園,週邊1.5公里範圍內有多個市政公園,交通便利,景觀資源優越。
其首期發展的西北部土地總樓面面積達16.6萬平方米,當中可供出售總樓面面積約11.6萬平方米。
於2017年12月31日集團在布心項目的累計土地及發展成本約為77.23億元,當中約有40.50億及36.73億元分別列於流動資產項下的「發展中物業」及非流動資產項下的「投資物業」。
廣州項目料套50億
粵投的其他物業投資包括天河城廣場、天津天河城購物中心、番禺萬博中央商務區項目;在香港則有粵海投資大廈。
粵海置地4月尾還宣布斥資12億人民幣,連同承擔8.4億元人民幣債務,即總承擔約20億元人民幣,買入廣州市珠光路項目及寶華軒項目。
位於廣州越秀區珠光路項目總地盤面積約12,168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約119,267平方米,包括65,636平方米住宅及約22,817平方米商業用途;另有約18,464平方米車位及約12,350平方米公共設施。
另處於廣州荔灣區的寶華軒項目,總地盤面積約1,374平方米,包括40個位宅單位及20個停車位,總樓面面積約5,240平方米。
以廣州市近期的每平方米平均樓價約32,585元人民幣計,珠光路項目總銷售收入可望達39億元人民幣(約48.2億港元)。
至於寶華軒項目的總銷售收入可達1.7億元人民幣(約2.1億港元)。換言之,這兩項收購料可套現50億元,應該是穩賺無賠。
粵投4月尾公布截至今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首季業績,收入按年增加12.9%至32.78億元,但錄得匯兌虧損1.19億元,稅前利潤16.73億元,倒退0.2%;歸屬公司利潤為10.8億元,倒退8.4%。
不過,若非匯兌虧損,公司利潤應不會下跌,因為集團各項業務收入都錄得增長。
根據美銀美林的報告估算,集團期內地產、百貨公司、水資源、酒店、收入公路等五大業務的稅前利潤分別按年增長15%、18%、2.4%、32%及13%。
該行預測粵投由2018至2020年的每股盈利及資本回報可進一步上升,主因包括布心及番禺項目在2019至2020年的售樓收入入賬,將令集團有更多現金流以推動投資更多水資源項目。
2014年斥資70億元人民幣收購的水項目貢獻;去年6月開幕的天津天河城購物中心收入;番禺購物中心在2019年可提供貢獻,以及東莞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公路項目。
不過,粵投的業務也非全無隱憂,其中能源業務就成為集團的短板。
首季售電量為6.42億
千瓦時,按年增加15.3%,令期間售電及營運收入增長35.5%至約3.7億元。
但稅前利潤卻按年下跌37.2%至2,866萬元,主因是隨國際油價高飛,煤價也見高企,料有關業務年內很難改善。
可幸的是,能源業務佔集團收入部分不大,若讀者憧憬大灣區概念可令區內資產升值,那粵海投資就是閣下那杯茶。
該股年初至今股價走勢強勁,由1月初低位10.32元升至本週高位13.48元,證明市場一致看好其前景。
而即使其近五個多月股價累漲三成,其往績市盈率只是14倍多,股息率3.7厘,現價仍吸引,要升至滙豐所給予的目標價14.9元難度不大。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