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遠勝於人 揭程式交易流程神秘面紗
撰文:蔡嘉民| 圖片:unsplash
要作出一個有勝率的交易涉及兩部分,一是分析;二是執行。
而程式交易除了在後者帶來好處以外,在分析上也遠勝於人。
分析過程中,其中一大部分為回溯測試(Backtesting),即是使用歷史數據作分析,找出能有效獲利的策略,或者測試一下手上的策略若在過去運行,績效如何。
因此,在進行回測前,炒家會在市場上觀察規律,簡單例子如當10天移動平均線上穿20天移動平均線後,後市表現會如何。
優化操作策略
一旦觀察到有潛在獲利機會的規律後,便可開始把策略放到數據上測試,例如每逢出現「黃金交叉」後便買入,直至出現「死亡交叉」就賣出,如此便能計算出在歷史上運行此策略能否獲利。
回測後,用家可以得出各種各樣的表現統計數據,除了大家最常關注的回報外,還有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最大回撤、年回報與最大回撤比、最大回撤長度等,都對評估策略有著極大幫助。
假如對測試結果不太滿意,投資者可嘗試進行下一步驟 — 優化(Optimization)。例如改變交易頻率、改變策略的參數等等,看看能否改善表現。
程式於優化過程中擔當著極大角色,用家可以讓電腦自動進行測試,例如把移動平均線的參數範圍設定為10天到50天,電腦便會從中找出最佳的移動平均線組合,繼而重新進行回測,並顯示優化後的結果。
以上便完成了分析的部分,一旦策略確立後,便可以直接過渡到執行部分。
確認券商支援
所謂執行,是指建構電腦可讀的程序碼,讓電腦替你每天自動執行策略。
首先要確定你所使用的經紀商可以支援程式交易,例如一些證券行會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予用家讀取數據並進行買賣。
有數據連接後,程式便可以收取即時數據,並計算訊號。
當訊號觸發了預設的條件,例如10天移動平均線上穿50天移動平均線,電腦便會發出買入的訂單訊號到經紀商。
相反,當10天移動平均線下穿50天移動平均線後,電腦便自動發出賣出訊號;如此便完成由程式進行的一個完整買賣。
執行過程中,程式會比人更快更準確的計算訊號並下發訂單,而且完全毋須炒家花費精神監察股價或市場動向。
因此,從訂定策略到回測、再到優化及編寫執行的程序碼,便是一個常見的程式交易流程,而當中涉及的細節及技巧,筆者未來會在本欄繼續分享。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延伸閱讀:
摒除人為失誤 散戶版程式交易心得分享
首先感謝《經濟一週》提供此機會,讓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HKPTRC)撰文。未來本欄將會為讀者分享有關量化投資和程式交易的資訊與心得。
撰文:蔡嘉民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unsplash
程式交易近年在香港市場興起,此前於歐美等國家早已風行,可惜在本地的交易圈中,炒家仍是以人手交易、主觀交易為主。
程式交易其實不一定需要涉及高級編程技術,簡單指令如「買入當日下跌幅度最大的股票;同時沽空上升幅度最大的股票」,
甚或乎「於每天開市後買入;然後收市前平倉」等簡單指令,也屬於程式交易。
每日炒賣勞心勞力
換言之,交給電腦代替人手操作買賣,便是在進行程式交易。
為甚麼要運用程式交易呢?
筆者身邊的朋友,尚且仍然以人手買賣股票,此時此刻像是沒有逼切性的需要去學習。
筆者認為,從人手交易過渡到程式交易的原因有三。
(一)炒賣應為被動收入,而非主動收入。
投資無非想在工作以外賺取額外收入,但若經常在股海中人手買賣,其實仍屬主動收入。
筆者見過有太多朋友在股海中浮沉數年後,才頓然發現自己仍在起點,甚至虧損,賠了夫人又折兵。
每天炒賣確實是勞心勞力的事情,最好還是交給電腦代勞,實踐賺取真正的被動收入。
(二)程式能輕易作出精確的量化分析,從歷史數據中找出規律。
炒賣絕不應憑感覺或二手消息,相信有經驗的股民都會認同;
可是很多人仍然在市場上執行從未回測(Backtest)過的策略。
只有把策略放進歷史數據上測試,才會令使用者覺醒,原來一直運用的策略不能獲利。
即使投資者在圖表上留意到規律也好,但在圖表上數次的成功,並不代表長期執行策略會帶來盈利。
例如在恒生指數的10天與20天移動平均線出現「黃金交叉」時買入、在出現「死亡交叉」時賣出的策略,其實過去10年只會錄得虧損。
(三)完全摒除人的缺點。
人手交易絕對會發生失誤,而且主觀交易時,會有大量的心理掙扎,左右投資決策。
各路投資大師都有不同心法,有些人提倡「贏谷輸縮」,可是有不少策略的表現,都會呈現週期性。
一旦注碼縮小後,卻開始回升,當打算放大注碼,卻遇上回撤,發生「左一巴右一巴」的情況。
同時,亦有截然不同的說法,就像「金字塔式加碼法」,亦有人稱為「馬丁格爾法」(Martingale),做法與前者的完全相反。
因此筆者認為最佳的方法,還是把一切掙扎或選擇皆交給交易系統去決定,如此才能把投資表現達致最佳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