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回報總比別人差 拆解強積金中9個謬誤 | MPF | 理財入門
撰文: Cheryl |圖片:何柏基、網上照片
9個強積金中的謬誤
1・並不是單單跟年齡層去揀選強積金投資組合
強積金是長遠的投資,大部分人都是23,24歲才開始加入強積金計劃,並且都是超過40年才能拿回這筆錢,這是個相當長的投資年期。
不同年齡的投資者主要考慮因素都是想知道自己能賺多少錢,依現時投資環境來說,普遍都是5至10年左右為一個週期。如果是強制性供款,是不需要為不同年齡投資者作出不同策略,因為投資30年與投資40年其實分別不大,賺錢秘訣還是要學會進取點。
陳銳隆表示,在決定強積金投資組合時,不要盲目跟從年齡的規則,投資人應考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例如考慮這筆錢甚麼時候可以拿來用、如何用這筆錢的答案作為投資參考反而會是更有用的方法。
2・不應只看重費用而忽略回報
積金局網站特設收費比較平台,提供了所有強積金基金的主要收費資料,讓計劃成員更易獲得及比較不同計劃及基金的收費,了解多一點基金經理和服務提供者的收費情況,作出有根據的投資決定。
陳銳隆認為,收費固然重要,但回報才是最重要的。而收費高的原因可能是基金經理背後花了不少功夫,讓你賺到更可觀的回報。
很多保證基金收費都高,是因為它們包含了保證費。但如果你有需要令自己的投資有絕對保證的話,那麼考慮就不應只在於收費之上。
3・投資並沒有必勝策略
每個人都想在低價買入,高價賣出。但大多時候都事與願遺。
陳銳隆建議投資者首要第一件事是先要了解自己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透過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根據你的個人情況、教育程度、財政狀況、投資態度及客觀因素,反映個人承受風險程度及投資需要。
了解自己的投資目標,能助您確認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即是您願意及有能力承擔若干損失水平的風險,從而實現您的投資目標。所有投資都會涉及風險,因此所有投資組合都會附帶一項風險評級。
當然,風險承受能力愈高的投資者,可考慮投資於較高潛在回報的投資工具便愈多,但當中涉及的損失風險亦較大。
設計適合自己的股債比例,找出自己可以適應接受和舒適的波幅,那就不會胡亂投資。
4・不要忽略投資基本因素
就以港股為例,兩日反彈逾七百點,大市仍未脫離「政治市」,短期料繼續反覆。可見政治對股市造成很大的影響。投資前應了解哪個市場的基本因素較好。
陳銳隆就認為亞洲區、大中華區和香港的基本因素比歐美股市好。中國雖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目前中國經濟環境也十分穩定。每年GDP增長有6.5%,表現比美國還出色。
5・切勿因短期價格波動而貿然轉換基金
陳銳隆建議投資者應嚴守自己股債比例,不應嘗試捕捉市場走勢。
服務提供者基金的選擇並不多,香港強積金市場傾向投資亞洲區、大中華區和香港,其他地區較少。
除非顧主提供多個服務提供者讓你選擇,並每年都可以轉載換一次。那你就可以有更多選擇,同時亦可以比較基金經理的表現差異。
6・做個「穩陣」型投資者並不一定是好事
希望尋求資本增值、收入或是保本?你可以投資多久?
陳銳隆建議打算投資一年至三年左右等較短的年期人仕該走保守路線投資貨幣基金。
而其他投資期較長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該進取,現時投資環境並不是對那些保守理型投資者有利,適當地去進取是很重要的。
7・DIS回報並不是「跑輸大市」
陳銳隆坦言,投資要賺錢可不能懶!預設投資策略(DIS)實則上是被動式的投資股票和債券基金,是在強積金投資範圍裡的股資和債券的預設投資策略。
坊間有指DIS跑輸個大市,陳銳隆認為其實並不對的。大家所說它跑輸大市,其實是指跑輸恒生指數,但恒指並不代表強積金市場,港股只佔強積金總資產的38%,所以並不能將恆指與基金作比較。
8 ・香港強積金不等如港股
用恒指跟強積金比較是錯誤的,香港強積金包含許多本土情懷。很多人都喜歡只買香港股票,因為比較熟悉。所以絕不能是它比港股,根本兩者都不一樣。
9・陷阱隨時出自投資者身上
陳銳隆認為投資者要看問問自己,過去一年有沒有用上半小時查看強積金賬單或戶口?根據調查,8成受訪者表示並沒有!
賺錢是需要付出時間,很多人買了一隻基金後就把它放置很多年,沒有再理會。投資者必須深入了解自己投資的產業與基金。如果你已經「穩陣」了很多年,那就請你不要再走這個路線了。假設你今年30歲,最快都要30多年後才能拿到強積金下的一筆錢,那絕對需要和值得「拼搏」一下。
近日強積金的表現是?
積金評級發表報告,今年頭九個月,估計強積金賬面虧損達到2,465億元,或每名強積金會員虧損近…詳情請看
積金局如何回應強積金虧損?
面對強積金有明顯虧損,指出,過去21年來,強積金有14年錄得正回報;而強積金由2000年實施以來…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