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收益互換業務 防孖展爆煲

投資

廣告

要聞:

內地A股6月份大幅回落,場外配資及孖展被指為元凶之一,其後內地監管機構連番出招嚴控。中國證監會上週五(11月27日)叫停證券公司融資類收益互換 業務,目的正是避免相關風險再度擴散。

所謂收益互換,是場外槓桿融資的一種,券商與客戶根據協議,於未來一段期限針對指定股票收益及固定利率進行現金流交換,屬兩者之間一對一協定。一般而言,券商以約3至5倍槓桿比率,向客戶借出資金購買股票,並收取7.5至8.5厘的固定利率收益。客戶可獲得期內股價上升的收益;但股價若下跌,客戶除需依照協議向券商支付利息外,同時要承擔有關虧蝕。今年6月A股暴跌後大舉去槓桿,令擁有達5倍槓桿比例的收益互換,廣受投資者歡迎。

規模少於預期

市場原先預期內地目前收益互換規模涉及1,000億元人民幣,但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週日(29日)公布數字,截至上週五現存收益互換規模為785億元人民幣,較市場預期少。至於自11月以來,經收益互換流入股市的資金,每日平均約18億元人民幣,與同期日均約10,000億元成交額相比,佔比低。收益互換業務規模不大 ,主要原因是其門檻相對較高,主要為大戶而設。收益互換的客戶淨資產須不少於2,000萬元人民幣, 擁有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金融資產,並至少有兩年投資經驗,非一般散戶可隨意參與。目前內地有近30間證券公司提供相關業務。大行普遍均認為,暫停收益互換業務對券商影響有限。美林美銀發表報告,預測各大型券商收益互換規模介乎50億至150億元人民幣,業務佔比少。瑞信亦預料,證券公司暫停收益互換業務,對盈利的影響少於5%,屬可控範圍內;加上雖然監管層收緊對融資業務的監管,但內地股市成交仍然強勁。另一方面,中證監表明,並非一刀切叫停收益互換業務,僅針對幾方面,包括新增此類業務;現存業務可按協議繼續履行,但不得延期;客戶融資需求仍可通過融資融券業務在場內規範進行;及風險管理等需求的場外衍生產品業務仍可規範開展。經過多輪打擊場外融資行動,相信中證監已大致完成整頓場外融資問題,有助於防範孖展水平過高,重演大規模孖展斬倉潮對股市的衝擊。事實上,叫停收益互換業務,對券商長遠業務增長基本面影響輕微,近期急挫的券商股走勢有望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