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童爆紅真相 社會學家:三大權威不斷失效 人們想尋找安全感
「大家開始不相信權威,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政府、學者已不能預先看到。」李劍明指。
不確定性大增 3大權威失效
他指,在未有全球化的時代,變因較少,以前的事情比較容易預測。
他認為這一點與純科學不一樣,例如物理上的結果由種種「定律」組成,但社會現象的每一個結果,則由不同變因結合組成而來,而在全球化之下,隨著複雜性增加,組成結果的變因愈來愈多。
的確,近年的世界較從前更複雜,中美關係緊張、多國多地區政治環境不穩、新冠疫情爆發、俄烏戰爭、供應鏈失陷,這些都是近年出現的大事件,事件亦成為很多現象的變因,從而又發展出更為複雜的局勢。
加上科技的發展,對社會又增添了極大的變因,預測愈來愈難,「例如人工智能會否被廣泛採用,其帶來的長遠影響是甚麼?」會是替人們工作?抑或是取代人類?都是未知之數。
「這正是經濟學常常預測失靈的原因,尤其部分經濟學家會認為,經濟現象可以像科學般,找到當中的『定律』。
當部分經濟學家的預言,很大部分也沒有兌現的時候,變相人們開始不在盲目相信經濟學家。」
另一方面,傳統大行報告、分析員的價值亦受到廣泛質疑,金融海嘯發生的其中一個因由,正是控制著全球市場約95%評級業務的「三大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的信用評級出現嚴重的錯誤,把垃圾級數千億元證券,評為最高評級。
「人們開始認為,金融機構權威主要是為大戶利益著想,殘害小投資者的利益;相反,當時開始出現了一些為低下層權益發聲的分析員,例如股壇長毛DavidWebb,開始更受小投資者歡迎。」李劍明指。
政府的公信力亦較從前大幅降低,在群眾政治上,世界各地的群眾亦有出現不相信政府的傾向,例如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經濟問題,政府的功能性問題,已經是一大重因。
「昔日擁有權威的建制政黨,失去從前的公信力,在美國、歐洲政府都有不斷換屆現象;歐洲國家的右翼亦相繼掘起,為甚麼要不斷轉換?人們不再相信之前的人,要找一個有能力的人,當他做不到就轉換,不斷轉換,成本並不高。」
法國極右翼抬頭
以法國為例,該國的極右派民望愈來愈高。
根據今年的法國選舉綜合民調支持率,極右派的候選人勒龐和澤穆爾,支持率分別為24% 和8.5%,整個法國的現代史上,法國極右翼從未達到30%以上。
瑪琳勒龐更是晉身週日(4月24日)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與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爭奪總統之位。
事實上,瑪琳勒龐的政黨國民陣線(前稱國民聯盟),已存在約40年,但其觀點一直是邊緣運動,近幾年才傳播到法國主流社會。
在是次大選中,兩名極右派候選人主要觀點是,法國從歐盟重新確立其完全主權的必要性,限制或終止移民,以及認為伊斯蘭教與法蘭西共和國格格不入。
這一點與左派的大愛價值觀不一樣,但是,在2013年,法國卻曾出現覺醒運動,「黑人的命也是命」種族平權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及後續多起非裔命案亦被法國左派發揚光大,並延伸為社會不平等、性別、性取向等層面。
到今時今日,極右翼竟然擁有巨大勢頭、火箭般的崛起和成功,《紐約時報》報道,姑且不論現任法國總統馬克龍是否能輕鬆勝選連任,這次大選的贏家已確定是法國右派。
因為在今次大選中,右派人士成功主導選戰話題及民調走向,在國家認同、移民及伊斯蘭主義等議題,掌握主流話語權。
有分析認為,極右翼浪潮背後的主要因素歸咎於法國的「悲觀」和「衰退」態度。
尤其在2015年11月伊斯蘭國對法國領土的襲擊,讓法國人感覺他們的國家已改變,並失去權力。
分析指,部分民眾相信反對伊斯蘭教的戰爭,並將穆斯林社區視為內部敵人,認為法國的穆斯林無法在文化上同化,今次選擇中,極右翼正是利用這種情緒。
不斷轉換可信任對象
人們頻繁轉換相信的政黨,反映市民不斷尋找能信任的對象,除了政治之外,人們在方方面面都在「轉換信仰」。
「不確定性變得比以前大,在不穩定下,人們要理解的難度就變大。舊的信任對象往往已被證明行不通,全新的對象卻未能分辨真偽 ,所以選擇後,若相信的對象不行,就轉換下一個。」
李劍明指,人們想透過尋找依靠,以降低不安全感,當信任了多個建制、精英、權威後,仍解決不到問題時,慢慢開始找上超自然力量。
「古時在科技落後的年代,人們已習慣以神秘、宗教解釋各種現象。今時今日,超自然力量嘗試解釋一些,正常分析解釋不到的東西,人們可以在高度不確定性下,增加自身的安全感,讓自己覺得有控制權,因為這些預言,往往會指引人們如何去做。」
他認為,對於人們來說,反正找不到可信任對象,對自己的信心又不足,所以選擇從眾。
「相信超自然力量的成本不高,雖然未必會贏,但個個都討論相信,至少自己不會成為輸得更多的人,這是羊群心態。」
加上網絡效應,亦有放大觀點的關注度,其他論點亦因此而被忽略,導致此類超自然的預言,出現極大的影響力。
倘若印度神童、預言家們如果出現重大預測錯誤,預計人們就會尋找下一個可相信的對象,「這亦是互聯網常見現象。」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