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股災憂慮唔講得少 港股連跌5日 下一站要見…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unsplash
此舉目的是避免在國際貿易上淪為被孤立的局面,這跟打麻將或鋤大弟的道理相同,三家輸一家,每人輸少少,總好過一家輸三家,蝕到入心入肺。
第二個方案雖然較為激進,但卻並非無得諗,尤其是現在歐盟、南韓、加拿大和墨西哥先後跟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只要中國向全世界釋出「攬炒」的意圖(未必需要實際實行),或者有望打亂特朗普的如意算盤。
當然,中美貿易戰演變成世界貿易戰,責任不在中國,而是始作俑者特朗普本人。
內憂外患人行進退兩難
至於搞活內需,筆者認為是當前最可行,而且是內地正在實行的救市方案。
刺激內需的方法有很多,市場盛傳人民銀行會透過貨幣政策著手「給力」,但這做法跟原本「去槓桿」的方向有出入。
而且美元兌人民幣已逼近7算,一不小心弄得人仔繼續貶值,勢將引發更大的走資風險,所以筆者認為可能性不大。
相對來說,筆者認為中央會傾向採取「財政政策」,即針對性推行刺激內需的措施的機會較大。
早前傳出廣東省禁售樓花的方案,說穿了就是在帶動二手樓的需求,務求把樓價的升幅惠及普羅大眾,也是推動內需的其中一個辦法。
房企賺少一點所受到的衝擊,不及小市民賺多一筆資產增值的鼓舞大,最終也惠及房企。
這種從財政政策著手 (不是從貨幣政策) 刺激內需的方法有很多,大致上傾向扶助中下層。
某程度來說,特朗普在有意無意間幫了中國轉型,最低限度經過中興通訊(00763)事件後,已令內地意識到本身連最基本而又最核心的科技也未做好,而且這些技術不能靠人。
臨近美國中期大選變數增多
當然,這一刻內地的確陷在進退兩難的局面,貨幣政策做不了甚麼,財政政策又不能立即見效,而且特朗普天天新款,今天是貿易戰,明天又可能換了戰場,想對策去建設,始終不及想辦法搞破壞快。
所謂窮寇莫追,如果繼續「傾唔掂數」,須防內地真會採取較為激進的還擊策略,尤其是臨近美國中期大選的日子更為危險。
10月傳統上大市升多跌少,但歷來最出名的幾次股災卻也發生在10月份。
今年10月甫開局,期指立即大插,未平倉合約數量同時大增,情況並不尋常。
在恒生指數收復50天線不果後,筆者交易系統發出了沽出訊號,在上破28,100點之前,目標先看25,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