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穩定收入的資產項目(上)
例如建立一盤生意,經過多年的發展後,生意已經上了軌過,有穩定的盈利,而老闆已經不用再管理,員工已能令生意自行運作,這盤生意便合符資產的定義。
但一般打工仔未必有一盤生意,那除了創造資產外,能否好好利用自己原本擁有的,然後轉化成資產,達至財務自由,又或在退休時提升每月的現金流呢?
利用手上原有工具
年輕人宜偏向追求資產上的增值,待增值後才追求現金流;相反,若較年長或已退休的人士,則應調整原有的組合,令組合能產生較大的現金流。由於今天所講的並非是增值的部分,而是現金流呈現的方法,因此內容主要針對較年長、已退休、已財務自由的人。
首先是檢視股票組合,這年紀的組合內,必定要是較低風險的股票,並且不宜短炒,若組合內欠缺收息類股票,那就要作出調整。其實,只要好好重組手頭上的股票,已能為自己產生不錯的現金流收入。
例如持有的是多年的劣優股,但由於不肯止蝕而不肯賣出,以至持有多年。但其實,只有一隻股票的質素出了問題,無論是賺是蝕,都要盡快賣出,而這就是檢視組合與調整的過程。
另外,就是將組合中收息股所佔組合的比例調高,而在香港股票中,有不少穩定派息的股票都很優質的,例如港燈(2638)就是其中之一,派息有7厘,加上甚為穩定,絕對是創造資產項之選。
若一個退休人士,將其中一部分股票整合,例如其中$100萬轉為港燈,每年就能收到$70,000的股息,平均每月有約$6,000,對每月生活費都幫助到不少。而這就是將組合調整,轉化成資產項的方法。
債券是穩定收入之選
除收息股外,不少金融資產都是創造被動收入之選,債券就是其中之一,簡單來說,債券就如同借錢給企業,又或是一些機構(例如政府)。例如香港政府推出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就是其中之一,不過iBond較為特別,收取的利息會因政府公布的通脹數據而不同。
而一般的債券,大多是固定利息的,至於利率多少,則視乎這公司的質素、評級、債券年期、外圍息率、風險等因素而定,簡單來說,愈優質的債券利率愈低,而愈差的債券利息則愈高。
債券持有人可一直收取中間的利息,直至債券到期為止,而到期就可取回全數本金。例如iBond就是3年期,到期後政府就會歸還本金,持有人除了一直持有至到期外,亦可以中途在二手市場出售,當然價格就要視乎到時的出售價,因此,若持有至到期者,本金就會原數收回,但若中途出售,就會有機會出現賺錢或蝕錢的情況。
若外圍出現加息,一般債券由於利息不變,因此該債券的吸引力自然下跌,這就會造成價格下跌的情況,不過,若持有人一直持有至到期,那就沒有影響。
所以,投資債券者宜長線投資,最好一直持有至到期日,避免出現本金虧損的風險,因為投資債券的目的,並不是為賺差價或資本增值,而是為了利息收入,為獲取穩定的現金流。因此,只要投資債券得宜,這是一項很易掌握的資產項。
除股票及債券外,仍有不少工具能為我們提供隱定的現金流,下次再講。
相關文章:
【創造穩定收入的資產項目(下)】
http://www.edigest.hk/Vip/detail?id=6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