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滙控會成功麽
首先,利申筆者目前不是滙控股東,也不會參與本次投票。直至截稿時,筆者並不知道投票結果。事實上,關注組的廣告標語只是說「有望」重回80元股價。換言之,滙控股價其實有機會跌回40元,並於2024年再上升;也有機會在5月8日,也即是下星期一馬上到價80元、甚至100元,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筆者尊重關注組的權力,但不贊同關注組的建議。
長遠隨時適得其反
對第一項動議,無論是要求研究還是匯報,最終邏輯是敦促滙控分拆亞洲業務單獨上市,以期望釋放母公司滙控的實際價值。但正正滙控接近八成的利潤,都來自亞洲業務,單獨上市後將攤薄了股權。投資者更願意選擇買優質的資產,而抛售經營較差「母公司」滙控。因此,分拆短線筆者不懷疑是利好;長線卻有相反看法。
至於有分析表示,分拆會導致滙控更容易受到美國制裁,筆者認為美國制裁早已不需要理由或地域限制,只是看有沒有價值罷了。相較而言,第二項動議的理據更站不住脚。關注組發起人認為,滙控目前有足夠的資本,並且因為大部分持有滙控的小股東都期望派息,所以滙控要將派息的機制寫入章程内。這樣就可以讓更多長期股東持有,並推動公司股價上升。
事實上,即使是傳統的銀行業,多年來大環境也面對過不少的變化,如巴塞爾協議的出現、AT1盛行及內地開放等,而抵禦風險或把握新業務,都需要資金支持,資本運作需求公司内部大概率比小股東要清楚。更何況銀行有大量的盈利只是賬面數字,假若持有資產價格下跌,隨時倒輸轉頭(如美國本輪加息下倒閉的銀行)。一旦發生這些情況,關注組的股東,究竟會接受供股堅持持有,還是及時止損?投資股票就是相信「公司管理我的錢回報會比我自己更好」,如果覺得自己比管理層更聰明,大可換馬到其他股份或自己做生意。作為小股東,當然有權譴責管理層不作為,分拆滙控關注組的決議,可以是罷免現任董事或管理層,推薦更出色的人來領導公司發展,但對公司長遠政策或財務加上枷鎖,並不是明智的決定。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