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經濟 香港有無得諗 資料圖片

冰雪經濟 香港有無得諗|林伯專欄

投資

廣告

香港——筆者小時候總聽說甚麼「繁華夜市」。不過,近年想夜裡找「宵夜」也確實不易,不其然令人想起許美靜《傾城》之歌詞:「繁華鬧市 燈光普照 然而共你 已再沒破曉」。對人、對事、對物,感嘆萬千。

雖說香港以往是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樞紐地位而甚具「食力」,但近十年全球經濟與中美關係變化,看來香港真的需要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保持競爭力,這點已無庸置疑。
最近,閒時看新聞見到「冰雪經濟」這概念,引起筆者的關注,心想就算未必能夠成為下一個熱門話題,但也值得研究一番,最少應該也有不少香港人,對冰雪玩物感到興趣,這從旅行社廣告中,不時出現「新滑雪場」廣告可見一二。

直接與間接受益者眾

那麼,對於香港投資者來說,「冰雪經濟」到底有無得諗?今期就來一齊探討吧!
首先,讓筆者簡單解說一下甚麼是「冰雪經濟」。這概念源於那些擁有寒冷氣候和豐富冰雪資源的地區,例如加拿大、瑞士和日本。

雖說香港氣候溫暖,冰雪資源並不豐富,但這卻不完全代表冰雪經濟沒有發展潛力。因為科技一日千里;加上基礎設施的改善,香港也可以打造一個與冰雪相關的經濟體系,尤其是看見今屆亞冬會的主題為「冰雪同夢、亞洲同心。」,再看看香港在那些類別可能有機會「吸金」,就值得「去諗諗」。而筆者認為其中較值得考慮的投資方向有幾點(當中受益者,包括直接建造與營運者,以及其週邊如「飲食玩樂」營運者)。

潛在回報不可少覷

(一)冰上運動設施。
建設更多的冰上運動設施,例如滑冰場和冰球場,這除可吸引愛好冰上運動的市民與遊客,增加體育產業收入外,還能促進相關培訓和比賽等週邊生態。

(二)室內滑雪場。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的室內滑雪場已經可以模擬真實的滑雪體驗。香港可以考慮建設一個大型的室內滑雪場(令筆者想起很大的啟德體育園喔!),讓市民和遊客在四季皆宜的環境中享受滑雪的樂趣。這不僅能吸引更多的遊客,還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冰雪旅遊套餐。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可以推出特色的冰雪旅遊套餐。這些套餐可以包括冰上運動、滑雪化的住宿和餐飲服務,將為遊客提供一個全方位的冰雪假期體驗。
(四)冬季文化活動。
除了體育和旅遊外,冬季文化活動也是冰雪經濟的一部分。香港可以舉辦各種冰雪主題的文化節、音樂會和展覽(例如去M+),吸引市民和遊客參與,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圍。

事實上,投資冰雪經濟的回報到底有多少,確實難以預估。但筆者認為,就算香港沒有冰,也沒有雪,卻有著世世代代也懂得「執生」的香港人。

東南亞地區數據有玄機

例如,沒有冰上曲棍球,也可改為「軟色曲棍球」;沒有冰壺,也可改為「地板冰壺」,沒有人玩,就可教人開始玩!
又例如,沒有多少位職業冰上運動員,就從半職業中尋找;沒有半職業的,就從非職位中尋找。凡事,總要用用少腦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正如主題「冰雪同夢、亞洲同心。」香港,不是要做到最大,反而可以做最專,最具橋樑作用的,這才是以往香港最勁之處!
也許,轉為另一句較簡單易明的句式:「軟色曲棍球crossover冰雪經濟crossover中港經濟crossover亞州經濟。」

當然,要推動及發展冰雪經濟,也必然有一定挑戰。例如以香港氣候條件,必然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來打造高質量之冰雪設施;另外,市場需求也具不確定性(這便要深入研究市場供需,以及看看政府能為此能提供多少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來推動冰雪經濟的發展,這全是未知數!)
再看多一點點數據,在東南亞地區,有幾個國家在冰雪經濟方面有一定發展。
例如,泰國是東南亞最早開始冰雪經濟的國家之一。在2019年,泰國的冰雪經濟市場估計達到了約1.5億泰銖(約4,800萬美元)。
而近年越南在冰雪經濟市場也快速增長,根據越南體育與體育旅遊總會報告,越南的冰雪旅遊市場在2020年,達到了約2,000萬美元。

預製組件不可改動成謎

另《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中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內地冰雪產業規模實現了顯著增長,從最初的2,700億元人民幣,迅速擴張到2023年的8,900億元人民幣。
預計2024年產業規模,將達到9,700億元人民幣,並在2025年突破10,000億元人民幣大關。
由此可見,冰雪經濟這快車,在某此地方已經起動,而香港若能搭上這快車,或者也可借力打力,順水推舟。
最後,講多一個市場熱話,近日有部分討論區熱烈討論,啟德「居屋王」啟欣苑業主,在裝修前一刻,才獲告知廚廁屬預製組件,被迫簽一份聲明書,承諾不作改動,令人關注預製組件例如有機會出現水管滲水及內牆滲漏,又或不可在冷氣機混凝土平台上打釘等「騎呢」規則,到底最終「紅線」何在?

筆者無知,卻記得一句金句:「投資涉及風險,包括可能會損失投資本金,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不應只單獨基於宣傳品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而應詳細閱讀有關投資產品之銷售文件及風險披露聲明。」在這風雨飄搖時,讀者更應小心為上,自求多福。
若已買入單位並有意「大裝」者,記得「風險與回報永遠成正比」這句老話,揀咗就唔好後悔!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