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 勞工成本

經濟數據啟示錄|疫後復甦後勁不大 低勞工成本不再

投資

廣告

假話,大多數人愛聽;真話,卻未必人人喜愛。一句到尾——忠言逆耳。數據是升是跌,一樣的數字,卻可以有百千種演繹方式。不過,事實勝於雄辯,今期筆者就與讀者一起看看內地數據,有甚麼啟示。
內地經濟 勞工成本
(圖片來源:經一編輯部)

首先,看看內地通脹數據。本週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3月全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進一步回落至0.7%,較預期的升1%為低。

若細看數據分類,其中城市升0.7%、農村升0.6%;食品價格升2.4%、非食品價格升0.3%;消費品價格升0.5%、服務價格升0.8%。

若以季度計,今年1月至3月平均CPI,則較2022年首季升1.3%。 

3月PPI按年跌2.5%

至於3月全國工業生產物價指數(PPI),按年下跌2.5%,按月持平;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年則下跌1.8%,按月同樣持平。

而今年首季,PPI較2022年同期下降1.6%; PMI下跌0.8%。

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3月CPI和PPI數據時,指3月內地生產生活持續恢復,消費市場供應充足,居民消費價格按月下降;按年上漲。

受內地經濟加快恢復及國際市場部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影響,全國PPI按月持平;受2022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按年下降。

筆者認為,內地通脹已經連續兩個月放緩,3月CPI更跌穿1%,降至0.7%,是一年半以來最低;PMI按年跌幅擴大至2.5%(見圖表一),並創近三年新低。

從上述兩組數據再連同其他經濟數據分析,反映雖然內地經濟確有從疫後復甦過來的跡象,但各類市場需求卻未必如早前預期般強勁。

筆者如今最關心的有兩點:其一是經歷這一段疫前與疫後、解除防疫限制前與解除後,在基數及現實經濟狀況完全不同的情況下,未來真正表現出來的經濟增長表現與通脹情況到底如何。

其二是消費者在經歷一段疫後壓抑情緒高脹期,未來會否回復冷靜,重回疫前的消費模式。

例如將金錢消費在必需品上,但就對例如汽車等大型消費品的開支抱持謹慎態度,甚至繼續將錢存起來,而不是把存起的錢用來消費。

內地經濟 勞工成本
(圖片來源:中新社)

低勞工成本不再

事關這將會大大影響未來內地整體經濟增長勢頭及長遠投資考慮,尤其是內地民眾勞工成本上升,但其實失業率卻又居高不下的情況有持續下去趨勢(在年輕人中,今年2月16至24歲的人口失業率已略高於18%)。

這揭示在疫前環球投資者對內地經濟憂慮點之一⸺內地平價勞工成本不再,同時人口紅利也不復在的時代,勢必打壓經濟增速。

再看看近20年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年率數據表現(見圖表二),內地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慢慢回落。

這亦難怪,因這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進步到已發展國家的必經之路。

難處在於,內地未來能否如願,從以往低勞工成本及人口紅利爆發期的高速經濟增長時代,再進一步,進化到高技術或有獨特技術的平穩經濟增長時代。

也許,做過製造業工廠,接過國際化企業「國際訂單」的讀者,可能會有所「體會」⸺今時今日賺錢比以往更難,亦同時反映一個現實⸺規矩往往跟隨時勢而改變,金錢流向亦如是。

如今環球經濟一體化已成往事,中西兩地以至環球貿易壁壘分明。

內地經濟 勞工成本
(圖片來源:Unsplash@
Mathieu Stern)

讀者就算不看PPI,簡簡單單純看內地近20年出口數據(見圖表三),其實已反映內地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即使依然不變,但重要性已逐步下降(因為部分訂單被亞太區內其他新興國家地區所奪)。

那麼,這些數據又反映甚麼?對香港又有沒有影響?

筆者無知,但從以往聽到「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 的董建華年代,直到近年聽到習主席再三提醒 「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的新時代。

如果純從賺錢角度看,當然想內地經濟繼續大大力發展下去,民眾個個有飯開。

「因為只有係咁,作為中國其中一個雞屎咁細粒嘅城市,香港人先會有安樂茶飯嘛!你話係咪?」(上述這句,要用純正「京腔」喔!)

延伸閱讀﹕內地增長處軌道中 港股有望轉勢|陳錦興

延伸閱讀﹕內地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市場預期 達3.89萬億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 Mathieu Stern, 中新社, 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