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進入新常態 重質勝重量
要聞:
2014年12月1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內地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歸納出內地經濟增長雖放緩,但帶領增長質素更佳而出現的九大主題,卻為投資者帶來重大啟示。
新常態可理解為目前內地經濟發展經歷變化後,出現一些階段性特徵。這「常態」具持續性發展空間, 且有與過往截然不同之意。新常態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5月首次提出,指內地經濟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鼓勵民眾增強信心,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內地經濟的特徵。習近平於11月出席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領袖峰會時,亦向全球政經領袖提及內地經濟進入新常態,其特徵包括「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及「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等。
首三季經濟發展符合新常態
新常態產生的背景是,內地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中銀國際預測,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由2010年按年增長10.3%,料放緩至2014年按年僅增長7.2%。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主要由於經過30年出口加工為導向的製造業,以及其後以政府開支為主導的大規模基建投資後,有關經濟增長模式已走到頂峰,發展空間有限。因此,內地正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以本地消費,尤其是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亮點。於2014年12月第二週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闡述了新常態的九大特徵。當中涉及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力及產業組織、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以至資源配置模式及宏觀調控方式等九個範疇。從上述九大角度審視內地經濟新常態,便會發現一系列重大變化正在發生。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也可印證內地經濟在新常態下的發展。例如2014年首三季城鎮新增就業職位超過1,000萬個,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期內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達46.7%,與去年同期比較,提高1.2個百分點。換言之,雖然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惟就業情況及經濟轉型表現理想。在新常態下,內地經濟將向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推進。若市場再次審視及聚焦有關因素,可望成為中資股估值上調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