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推介|先使未來錢習慣帶挈Affirm 拍住亞馬遜發圍 現價買隨時升足7成半!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iStock
Affirm的由來,要數從烏克蘭出生的Max Levchin說起,他是早一代支付平台PayPal(美股代號:PYPL)的始創人之一,故此亦是PayPal Mafia(俗稱PayPal幫)的成員。
外界將這群PayPal開荒牛冠以黑幫稱號,其實褒多於貶。
皆因PayPal於2002年被eBay(美股代號:EBAY)收購,各人相繼離巢後,無論投資初創又或創業,成功率都極高,成就獨當一面,包括了全球首富兼Tesla(美股代號:TSLA)始創人Elon Musk、矽谷首富Peter Thiel及著名企業家LukeNosek等。
至於Levchin離開PayPal後,曾經創立社交應用程式公司Slide、做過全球最大點評網站Yelp(美股代號:YELP)的前期投資者,亦加入過Yahoo!董事會,更加是驗證碼(CAPTCHA)首個商業實現的開發者之一。 2012年,Levchin回歸支付平台懷抱,成立金融科技企業Affirm。
「先買後付」其實非新鮮事,過往亦有零售商為顧客提供分期付款服務,消費者無需一次過付款,便可早買早享受。 不過,往後可能要支付高昂的信用卡利息支出;一旦消費過度或財政不穩,過期罰款接踵而來、更有機會墮入循環利息陷阱。
棄複式計息 不收過期罰款
Levchin的創業理念源於大學時期,要靠借貸交學費,惟學生所獲信貸額度有限,令生活相當拮据。
事實上,大部分消費者,尤其年輕一群很難獲得信貸額度,皆因信貸評級制度僵化,往往只顧及信用卡公司及金融機構利益。
創立Affirm目的是顛覆過往制度,建立一套更符合現今社會需要的信貸評分準則。
Affirm標榜簡單且透明度高。有別於一般信用卡公司,Affirm不會收取過期罰款,而是鼓勵消費者準時繳交款項,日後便可獲得更理想的信貸批核結果。
另外,信用卡公司通常以複式計息,無力還款的話,債務會高速遞增; Affirm只會以最簡單的單式計息貸款,兼且只會收取極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變相分期購物無額外成本。年利率介乎零至30%,視乎客戶的信貸評分而定。若然選擇分四期還清,更無需任何費用及利息。
搶佔信用卡市場 貸款證券化再融資
近年網購愈趨普及亦造就「先買後付」模式愈做愈旺,根據信貸評級機構DBRS Morningstar估算,2020年在在電商平台採用「先買後付」模式付款的金額介乎150億至200億美元,按年增加一倍以上。
除了疫情的助力外,更大原因是該模式吸引一大批未有資格申請信用卡的消費者使用。
目前Affirm主要與零售商戶合作,為其消費客戶在結賬流程中提供資金選擇。
對於商戶而言,可增加消費者購買力,但又無需承擔信貸風險,何樂而不為。今年更推出Affirm扣賬卡,將大肆擴大零售領域,誓與信用卡公司正面交峰。
至於Affirm的資金來源,最初透過貸款機構融資,再向消費者貸款來擴張業務。而隨業務發展有一定規模,融資目標轉向投資市場,將消費貸款打包證券化,出售予投資者再籌集資金。
2021年1月, Affirm首次公開發售(IPO), 背上PayPal幫之名,投資市場目光完全聚焦。
其每股作價由最初介乎33至38美元,因應市場反應上調至41至44美元,最終以超出範圍上限49美元定價。
首日在納斯達克掛牌勁升,開市報90.9美元,收報97.24美元,較定價大幅高出98.4%。
公司剛公布季度業績,截至9月底止第一季度收入2.69億美元,按年上升55%,好過市場預期。淨虧損3.06億美元,2020年同期為394萬美元;撇除非經常性因素,經調整淨虧損4,509萬美元,去年同期為791萬美元。
上調全年度展望 夥亞馬遜做大
首季度商品交易總額(GMV)達27億美元,按年增加84%;撇除大型合作商戶夥伴,增幅更達138%。
由於Shopify(美股代號:SHOP)平台上有大量商戶選用公司分期還款服務,令期內活躍商戶數目,由2020年同期的6,500個,急增至10.2萬個。同期活躍消費客群亦大升124%,至870萬戶;平均每客活躍消費者的交量宗數為2.3宗,增加8%。
因應業務狀況理想,Affirm上調全年度展望預測,料商品交易總額介乎131.3億至133.8億美元;全年度收入介乎12.25億至12.5億美元。
業績好過市場預期之同時,Affirm宣布與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加強合作,成為對方的獨家「先買後付」非信用卡合作夥伴,限期至2023年1月。
消費者日後在亞馬遜平台購物滿50美元,便可選擇便用Affirm的分期付款服務。
繼Shopify後,再多一間電商巨企成為合作夥伴,可預期Affirm未來幾季度業務增長會進一步提速,價值重估將浪接浪。 另一眾大行對 Affirm投資前景亦偏向正面(見圖表),有心者不妨望多兩眼。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