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近平親自叫停螞蟻IPO 盤點螞蟻集團4宗罪 觸動中央神經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中新社、新傳媒資料室
螞蟻集團的上市可謂萬眾期待,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155萬人認購,凍資額更達13,000億元,惟集團於上週宣布A、H股上市暫緩,事件震驚中港市場。
11月3日,螞蟻集團宣布接獲內地監管機構通知,指由於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執行董事長、總經理,被監管約談以及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可能會使得其不符合相關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決定暫緩其A股於科創板上市。港交所(00388)見狀,也同時暫緩H股於主板上市。
上市日的前幾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大監管機構,曾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監管約談。
雖然約談的細節沒有公開,但約談後,內地官媒《經濟日報》、《金融時報》等不斷在對互聯網金融或金融科技批評,反映監管當局神經已被觸動起來。
多個官媒評論提到,金融科技行業是「偽金融業」,又指相關公司本質上是持牌金融企業,例如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唄」、「白條」、「任性付」等產品,其內核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沒有本質差別;其「借唄」、「金條」、「微粒貸」等產品,與銀行提供的小額貸款也無本質差別。
雖然金融科技與銀行業性質相似,但官媒認為,目前對金融科技出台規章制度不夠,認為大眾要停止對熱門新股的盲目崇拜,明顯是針對當時即將上市的螞蟻集團。
「貸前管理」不及「貸後管理」
網上借貸的信貸評審,主要是由大數據計算,內媒評論認為這類「貸前管理」,有「黑箱狀態」之嫌,風控程度遠不及一般金融企業利用抵質押和擔保的「貸後管理」。
事實上,在正式的金融體系內,各家銀行會將自己掌握的信用信息,交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進行匯總,然後由徵信中心整理成信用檔案,再交給包括銀行在內的機構使用,這個過程就是徵信。
徵信記錄的個人、法人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信用情況,這些信用紀錄,將會影響到經濟體當下的經濟活動。
現在需要使用的徵信報告的機構非常多,很多銀行以及其他的金融機構在授信貸款、客戶辦理信用卡的時候都需要查驗信用報告。
相反,螞蟻集團所採用的「芝麻信用」,是通過收集用戶在「淘系」平台的行為、身分相關數據,再進行積分上的計算(見圖表一)。
消費者通過「花唄」,滿足了消費者日常瑣碎的消費需求,「借唄」是一個數碼化無抵押的短期消費信貸產品。
推出借唄,供平台上沉澱了一定信用記錄的「花唄」用戶在較大額消費時使用。
借貸門檻有別於正常金融機構,門檻低的借貸,令人認為螞蟻為了增加放貸規模而妄顧風險,當局指芝麻信用有「黑箱狀態」,亦是無可厚非。
而且,金融科技公司收取的手續費、利息遠高於銀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借唄」大部分貸款的日利率約為萬分之四,其實這已接近最新的最高院司法解釋規定的民間借貸上限四倍LPR,15.4%年化利率。
另外,小額貸款的年利率差距,最高也達到10%的年利率差別。
每個用戶只能借10,000元
芝麻信用有門檻過低的問題,為了防止螞蟻集團向個別人士「借得太多」,中國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其中一項建議,小貸公司對自然人的單戶,網絡小額貸款餘額不得超過30萬元人民幣,同時不得超過其最近三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對微中小貸,貸餘額也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
早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到,中國的人均年收入是30,000元人民幣,六億人每月收入卻只有1,000元人民幣。
目前利用小貸業務一般是「長尾客戶」,即三農和低收入人群為主,長尾客群的收入一般也就在人均收入左右或以下,如果日後根據上述條例進行規管,大部分接受網絡小貸的用戶,貸款額度可能也不超過10,000元人民幣。
除了是避免個體借得太多,另一重目的是對收入證明的要求。
長尾客戶一般未必有正式的收入證明,假設日後的做法會參考銀行房貸,只認可穩定的工資收入,就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網絡小額貸款。
螞蟻資本金或需提升14倍
意見稿還指出,小貸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並擬要求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小額貸款公司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
螞蟻集團招股顯示,2020年上半年,其信貸餘額達到21,500億元人民幣,而出資比例約只有佔2%,即430億元人民幣左右。
如果這個銀行化的規管落實,出資比例需提高到30%,螞蟻的資本金將要補充至6,450億元人民幣,如果螞蟻只能保留430億元人民幣資本金,放貸規模則要壓縮到2,666億元人民幣。
暫緩上市的真正原因?
的確,不論是消費借貸、現金借貸,本來是銀行來主導,但螞蟻因為互聯網優勢、不受監管而取得不少分額。雖然當局「隻眼開隻眼閉」,但螞蟻身在福中不知福,馬雲早前在外灘金融峰會上,更直接抨擊中國銀行業發展,直言中國銀行業的「當舖思維」最為嚴重。
有人說是馬雲的言論觸動當局的情緒,忿氣剎停上市。
不過今次的事件也令市場震驚,畢竟螞蟻的業務在內地開展多年,一直都沒有遇上監管問題,而且中國全國社保基金擁有不少螞蟻股份,螞蟻上市後,全國社保基金甚至受益達200億至300億元人民幣,外界沒有特別考慮政府的監管風險,也不足為奇。
惟有市場消息指出,是次因監管原因而阻撓上市,可能只是煙幕,真正的原因是「部分人」無法從國際配售得到股份,讓螞蟻重上市卻可重新分配,並確保自己能成功得到股票。但事件未得到證實,真確性亦不得而知。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