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中斷危機共存 把握兩大投資機遇 |符致華
供應鏈錯配有危也有機
在中國的清零政策、企業去全球化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刺激下,過去兩年由衛生紙到半導體晶片等商品都出現短缺情況,使全球消費者和企業大感頭痛。儘管最近有跡象顯示供應鏈的壓力似乎有所緩解,但距離回復正常還有一段水平。
供應鏈錯配會削弱企業的利潤,運輸物流、製造商和零售商更是首當其衝,因為這些行業最易因為供貨延誤而導致成本大增。然而供應鏈中斷卻也成為行業徹底改革、擁抱創新的一大契機,且讓我們看看以下例子。
首先是科技創新。面對通脹飆升、成本急增,許多公司都在努力轉型,例如以智能機械人來管理庫存、包裝貨物,並以自動化和大數據來改善供應鏈,這樣做一來可以增加效率、節省勞動成本,同時也可把人手調動至一些更高價值的崗位。
物流、農業行業急速創新
根據國際機械人聯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每10,000個製造業崗位,就有126台工業機械人,這意味著「機械人密度」約為1%。環顧全球,以韓國的密度最高,超過9%,其次是新加坡的接近6%。展望未來,相信中國、美國和法國等機械人密度較低的市場,將會有可觀的增長空間。
另一個從供應鏈危機中急速誕生的大趨勢是農業技術。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使2022年世界糧食價格升至歷史高位,也促使各國更加關注糧食安全的問題。雖然近月我們見到糧食價格稍為由高位回落,但在短期內,肥料價格高企、經濟前景走弱等問題將繼續困擾市場;而長遠而言,面對氣候暖化及天災日益頻繁,強化糧食供應鏈的韌性已成為眾多國家的必要任務。
在這種背景下,業界正在另闢溪徑,加快發展新式的農業技術和灌溉設備,期望透過現代農業技術來減少水源、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單是在2021年,針對農業技術的風險投資金額便激增至113億美元,不單破了歷史紀錄,按年更暴增61%。
正面迎接這些大趨勢、並致力為轉型做好準備的企業,將會在明日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總括而言,投資者不妨細心思考一下,究竟供應鏈中斷會對自己的投資組合有何影響,同時又應如何抓住當中的投資機遇。除了上述兩個例子,其實還有不少由供應鏈中冒起的新趨勢值得關注,筆者將於下一期繼續為大家拆解。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