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前瞻 | 廣告收入增速 VS TikTok電商崛起:亞馬遜Q1如何守住“流量護城河”?
今年以來,受到整體大勢波動,股價距離前期高點下行逾19%。
展望本次業績,投資者聚焦於亞馬遜的雲服務、廣告業務、AI 賦能,同時資本市場對於其資本開支關注度較高。
電商一方面,Shein、Temu 等新興電商平台對價格敏感用户的滲透,給亞馬遜帶來了一定的競爭壓力。
當前資本市場對亞馬遜Q1電商業務的核心關注點集中於增速放緩與結構性優化的平衡,尤其是低價競爭、關税衝擊與AI投入的博弈。
就中短期業績影響來看,下一階段更多是在關税背景下,後續亞馬遜在電商領域的份額如何變化將成為市場主要關注點。
雲服務雲業務始終是市場關注的核心要點。市場普遍預計第一季度雲業務(AWS)收入為 288 億美元,相比去年第四季度的 287.86 億美元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運營利潤率同樣有望維持或呈現回升態勢該回升趨勢部分原因是資產使用壽命延長。然而,來自微軟 Azure 和谷歌雲的競爭壓力,以及積極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支出,可能會在 2025 年對利潤率造成壓力。
管理層強調,AI是AWS的“基礎重點”,並投資了Trainium芯片,並與NVIDIA合作,以支持生成式AI工作負載。問題在於,這些舉措究竟會促進營收增長,還是會侵蝕利潤率,每個季度報的答卷都會影響資本市場對亞馬遜估值的定價。
廣告業務廣告業務作為亞馬遜的重要業務之一,市場預計其在第一季度仍將佔據一定營收比重。亞馬遜憑藉龐大的用户基礎和豐富的商品數據,在廣告投放精準度上具備優勢。隨着電商市場競爭加劇,各商家對於廣告投放的需求也在增加,市場期待看到亞馬遜如何進一步提升廣告業務的收入。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亞馬遜利用 AI 優化廣告投放效果的舉措備受關注。AI 驅動的廣告推薦系統能夠根據用户瀏覽、購買等行為,更精準地推送廣告,提升廣告的點擊率和轉化率,進而推動廣告收入增長。
不過,亞馬遜也面臨着外部競爭的挑戰。新興電商平台不斷湧現,對廣告市場份額的爭奪日益激烈,例如 TikTok 等平台憑藉獨特的內容營銷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和廣告商,這對亞馬遜廣告業務造成了一定競爭壓力。
AI 賦能與投入亞馬遜在 AI 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旗下推出了多個 AI 產品,包括自研大模型 Nova 系列、消費端購物聊天機器人 Rufus 等,在電商購物體驗優化、智能客服等領域展現出強大能力,有力推動了電商等業務的智能化升級,目前市場對其資本開支有着很高的關注度。
公司預計 2025 年的資本支出將達到 1000 億美元,遠高於 2024 財年的 830 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表示:
大部分資本支出將用於旗下雲計算部門 AWS 研發 AI 技術,以及數據中心、網絡設備等方面,以滿足客户日益增長的計算需求,特別是為人工智能相關業務提供支持。
亞馬遜季度資本開支這一高額的資本支出計劃,顯示了亞馬遜對未來業務增長的長期佈局和決心,同時也引發市場對其資金使用效率和短期財務壓力的關注,因此,較高的資本開支下,AI 業務能否有不錯的突破,將是市場高度關注的焦點
資本市場關注邏輯方面
謹慎的觀點主要聚焦於貿易問題,分析師喬希·貝克指出,宏觀經濟與關税風險的不確定性,以及不斷加劇的投資強度,都給公司帶來挑戰:
無論關税問題是否持續,鑑於中國市場(貢獻約30%的商品交易總額、15%的廣告收入)和美國農村地區配送服務(佔11%的物流成本)帶來的風險敞口,進一步分散供應鏈與物流佈局可能會拖累業績。”與此同時,雷蒙德·詹姆斯將亞馬遜的目標股價從275美元下調至195美元。
也有部分機構持有樂觀的邏輯,認為危中有機會,美國銀行則認為,亞馬遜的估值相較沃爾瑪(WMT.US)被低估,且關税影響下對亞馬遜的長期競爭格局有所優化:
除了市盈率較低的優勢外,亞馬遜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長期發展潛力以及零售業務的利潤率前景依然穩固。他還提醒投資者,憑藉規模優勢,關税風波反而可能助力亞馬遜在零售市場搶佔更多份額。
因此亞馬遜第一季度的業績將取決於如何在增長投資與利潤率控制之間取得平衡:
亞馬遜能否在保持38%利潤率目標的同時,維持中等水平的收入增長至關重要。如果亞馬遜的人工智能計劃能夠推動銷售額增長並抵消競爭壓力,亞馬遜股價將更為強勁。相反,利潤率未達預期或廣告增長放緩可能會再次引發人們對該公司成本結構的擔憂。
歷次財報日股價如何表現?當前,亞馬遜的的隱含變動為±6.18%,表明期權市場押注其績後單日漲跌幅達6.18%。對比來看,亞馬遜前4季度的績後平均股價變動為±5.3%,顯示該股當前期權價值處於高估階段。
編輯/lee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