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股市個別發展 北亞受惠科技週期|何世寧專欄
台韓受惠AI熱
台灣基本上主導了半導體市場的大部分產業鏈,如某間晶片製造商龍頭,接近壟斷5G及其他智能手機的處理器的生產。此外,當地的硬件公司(如伺服器、封裝測試),亦正受到人工智能及再生能源發展所推動。南韓亦是另一個主要生產晶片的地區,主要的記憶體晶片公司,佔據全球70%以上的產量。
隨著當地受惠於科技和記憶體週期復甦,大眾很可能在2024年第一季的業績期,看到企業盈利出現強勁增長。除了半導體行業外,筆者長線亦看好與消費者相關的行業,當中包括非必需消費品及必需消費品,以及金融服務。
至於內地方面,雖然市場不乏投資機遇,如消費、科技及可再生能源股,但是波動性仍然較大。在實體經濟方面,內地消費者信心仍疲弱,因此復甦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隨著內地家庭累積更多盈餘儲蓄,消費者信心需要從低的水準逐漸恢復。
不過,中國股市基本上已經消化了不少壞消息。在估值上,MSCI中國市賬率略高於1倍,回撤水準則在-60%見頂。另外,投資者可能意識到,全球不少地區今年會舉行選舉,而亞洲亦不例外,印度大選將於4月至6月期間舉行。
不過,筆者不會以政治因素來決定投資部署,原因是相關資訊難以預測,更重要是從歷史上看,選舉結果對市場的短期影響,往往不如預期般大。反觀,筆者會專注於每間企業的基本因素作出選股。筆者偏好資產負債表強勁,且槓桿率較低的企業。
另外,業務適應性同樣重要,這種特質能讓企業可轉移業務焦點,以迎合全新趨勢。除了檢視具備潛在機遇的地區與行業外,若投資者希望在高息股票組合以外,進一步提升組合收益,不妨考慮在投資組合以外售出認購期權,有助產生額外收益。截至2023年10月止的十年,MSCI亞太(除日本外)指數的12個月股息率,約介乎2%至4%不等,在同期沽出指數認購期權所得的期權金,能帶來約4%的額外收益。
因此,結合優質派息股與沽出認購期權的策略,不但大幅提高總回報,也能夠在市場反覆時對沖下行風險。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