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獨特角色的價值

投資

廣告

中銀香港(02388)於2001年9月12日在香港註冊成立,合併了原中銀集團香港12行中10家銀行的業務。中銀是香港主要商業銀行集團之一,連同附屬機構,在港合共有260多家分行、逾600部自動櫃員機和其他服務及銷售渠道,向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中銀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並獲中國人民銀行委任為香港人民幣業務的清算銀行。

此外,中銀香港集團(包括中銀香港、集友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南商正以$680億叫價放盤中))及其附屬機構在內地設有41家分支行,為其在香港及中國大陸的客戶提供跨境銀行服務。

中銀香港簡介
市盈率:13.8倍*
每股盈利:2.32元
市值:3,400億元*
行業:銀行業
集團主席:田國立
大股東:中國銀行 (66.06%)
*按2015年7月15日收市為準

中銀香港2010至2014年盈利數據
總經營收入:355/377/441/496/535(億元)

淨利息收入:187/220/247/279/319(億元)
淨服務費、及其他收入:168/157/194/217/216(億元)
盈利:162/204/209/223/246(億元)
ROE:14.8/16.7/14.9/14.4/14.7(%)

中銀香港獨特角色的價值

擁有獨特地位

由於中銀的獨特角色因素,使其擁有行業中獨有的優勢,這在長遠的發展中,處於相當有利的位置。

首先是品牌價值,大銀行可以利用其知名度,以更低的成本去吸引客戶,在行業中有更大的競爭優勢。中銀為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再加上是中國銀行(03988)的子公司,在品牌的認知度上,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都擁有相當的優勢,這使中銀在發展中、港相關的業務時,擁有在行業間最具優勢的競爭力。

中銀亦是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清算行,這在發展人民幣業務上,比香港任何一間銀行,甚至是其餘兩間發鈔行滙豐銀行及渣打集團(02888),中銀都有更絕對的優勢。

而2013年,金管局再優化人民幣資金流動性安排,為本地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注入新動力,往後人民幣相關的產品亦會不斷深化。

而中銀亦利用其角色,不斷拓展相關業務,例如敘做以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CNH HIBOR)為定價基準的人民幣兌美元貨幣互換掉期交易、人民幣對外幣的孖展業務等。亦獲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及香港期貨交易所委任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的期貨市場莊家,成為唯一一家同時在這兩家交易所擔任此角色的銀行。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人民幣逐漸被廣泛用作交易貨幣,為銀行拓展人民幣相關產品及服務提供更多機會。中銀作為結算行在當中必然受惠,而內地經濟及金融改革措施,將帶來更多商機。

而中銀在內地業務方面,貸款及存款均取得良好的增長,中銀擴大產品及服務系列,開展信用卡發卡業務等,及進一步擴展分行網點,分支行總數達41家。

由於香港的銀行業發展已十分成熟,自身的增加最多只能平穩,不能有大期望,而人民幣業務是當中的發展亮點。

各業務均有增長

回顧中銀近年的業績,總經營收入平穩發展,每年都有增幅,由2010年的355億元上升至2014年的535億元,增幅可算是不錯。而在收入組成中,無論是傳統的利息還是非利息的業務,都有所增長。

利息業務方面,由於近年處於低息環境,息差收入比較少,而往後隨著美國加息,雖然相信美國只會以慢速加息,但仍會對息差收入方面會有利的。

近兩年中銀的淨息差有穩健增長,2012年的淨息差為1.60%,2013年淨息差為1.68%,比2012年上升8個基點,到2014年則為1.72%,主要由貸存利差改善所帶動。

而中銀其中一個優勢是按揭市場的,由於其客戶基礎廣泛,使其能在住宅按揭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另外在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亦佔了不少,而當中包含了淨保費收入、淨交易性收益、以及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而這些業務均有增長。

基金分銷、保險及證券經紀的服務費收入亦均錄得增長,是增長中的動力。而中銀進一步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並成功提升了其作為參加行的人民幣業務的收入貢獻,亦是帶動盈利上升的因素之一。

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業務是其增長動力的來源,但同時亦有潛在風險,因銀行太進取去開發新產品,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埋下風險。所以,當銀行太急去發展這些業務,該業務盈利有太快增長時,這反而更令人擔心。不過,以現時中銀的增長情況,這方面仍是穩健的。

中銀香港獨特角色的價值

盈利能力強

要看一間企業的真正實力,不是要好環境,而是要看他怎面對差環境,故現在再看早一點,看看金融海嘯時中銀的情況。

2008年金融海嘯對銀行都有相當的打擊,中銀亦是,不過其恢復程度理想。2008年受金融海嘯的影響,令中銀的盈利下跌至只有33億元,其實以當年銀行業的情況,中銀香港仍有錢賺,已算做得不錯。

到2009年,中銀的盈利快速反彈至137億元,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風險管理得宜,其後更穩定增長至2014年的246億元,整體其實不錯。

中銀香港獨特角色的價值

而在圖中可見,近五年中銀的盈利保持理想增長,每年都有不錯的增幅,而另一原因相信是中銀其獨特角色,對其有相當的競爭優勢,而這會是盈利能力強的其中因素。同時相信這個獨特角色,同樣會令中銀在將來繼續保持競爭優勢,令其能保持不錯的盈利能力。

而在股東權益回報率(ROE)方面,回報率大致處於14%水平,是理想的回報率,而過往的回報率大致穩定。在資產回報率數年間維持在1.2%水平,算是不過不失。

曾改變派息政策

在2013年,中銀的業績不算差,但在公布業績後股價卻跌了一成,其中的原因是派息減少,年派息比率只有48%,大幅低於以前60%以上的派息率水平。而中銀更表示,未來派息比率將降到40%至60%水平,與過往的60%有明顯改變。

當時股價下跌並非因市場認為中銀質素變差,只是由於過往一向都有穩定的派高息,收息對於持有這股的投資者(尤其是長期股東),是一種持續的現金流收入,是回報的重要部分,所以每次股息的多少對於此股的價格有明顯的影響。

若果派息改變不是單單一次減少,而是政策上的改變,由高息政策改成低息政策,那股價往往有很大的影響。

派息比派由過往的六至七成,減少到往後的五成以下,可說是有不少的改變,由於與市場期望不一,股價當時就產生了頗大的反應。但其實中銀轉變派息政策非來自資產轉差,只是強化自有的資本,因此對其長遠的實質價值影響不大,所以當時是一個可以吸納的機會。

適合穩健、長線投資者

綜合而言,中銀因其獨有的優勢,故投資價值比其他的銀行為高。而其擁有品牌及大量的客戶基礎,亦是其優勢,由於中銀香港由10間姊妹行合併而成,故客戶基礎十分好,在延伸推廣產品時更為有利。

而人民幣的發展亦是中銀的前景所在,雖然銀行有本質性的風險,但此銀行亦算穩健,加上大股東為中行,故風險不大。整體來說,給予正面的評級。

而現價方面,現時市盈率在14倍的水平,是合理的價位,而此股雖仍有潛力,但投資者要明白,此企業的發展不會以爆炸性增長,往後以平穩發展去形容為適當,因此,中短期投資者打算炒一轉博大升的策略,根本不會在這股身上發生。

故此,此股適合較穩健型、長線型的投資者,無論是平穩增長還是收息,都是可取的。雖然現時的水平未能以便宜去容易,但由於此股穩健及有一定的質素,故以分段吸納方式去投資相信是可行的方法。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