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快遞 趁「雙十一」發力

投資

廣告

來港作第二上市的中通快遞(02057)是內地最大快遞服務供應商,亦是本港最大市值的物流股。掛牌後表現平平,不算太突出。隨「雙十一」臨近,眾電商巨企促銷競技的同時,勢必刺激物流快遞需求,中通快遞走勢有望突破。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中通社、艾瑞諮詢、公司財務報告

02年上海成立

中通快遞於2002年在上海成立,首日包裹業務量只有57件。兩年後在北京及廣東成立中心,連同上海三地,部署輻射全國網絡格局。2011年單日包裹業務量已突破100萬宗。

曾成美國最大新股

集團2016年進軍資本市場,遠赴紐約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招股(美股代號:ZTO),按每股作價19.5美元,發售7,210萬股,集資14億美元,成為當年美國集資額最大的新股;亦是繼阿里巴巴(美股代號:BABA)2014年上市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上市活動。

歷年「雙十一」效應  業務屢創新高

美國上市翌年,中通快遞於「雙十一」購物節再創高峰,單日包裹業務量錄得1億件。集團於2018年與阿里巴巴、菜鳥網路等達成戰略投資協定,共同探索新物流機遇及推動行業數碼化升級。2019年「雙十一」單日包裹業務量再翻一番,突破2億件大關;全年業務量超過100億件,成為內地及全球首家創造此紀錄的快遞企業。

今年來港第二上市

中通快遞今年9月登陸香港作第二上市,每股作價不超過268元。最終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5.69倍,參考美國上市股價後以218元定價,籌得淨額96.74億元。資金當中一半用於基礎設施及產能開發,其餘投放於增強網絡穩定性、物流生態系統,以及一般營運用途。發展至今,集團仍以快遞業務為核心,集跨境、快運、商業、電商倉儲、航空、金融及傳媒等綜合物流服務。以為客戶減省成本、提升效益為目標。

服務網絡覆蓋全球

集團在內地已建立完善網絡,截至今年6月底止,全國服務網點近3萬個,轉運中心90個,直接網路合作夥伴逾5,000間,幹線運輸車輛逾9,900輛(其中逾7,100輛為高運力牽引車),幹線運輸線路超過3,400條,網路通達98%以上的區縣,鄉鎮覆蓋率超過91.3%。

海外網絡布局方面,已在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西蘭、迪拜及馬來西亞等地設立中轉倉,提供不同國際地區專線的包裹寄遞、物流配送及相關業務。

受惠疫情推動線上消費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預測至2024年,內地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將達19.1萬億元人民幣;與2019年相比,期間複合年均增長率17.5%,較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出一倍以上。近期爆發疫情,更加速線下消費轉向線上的趨勢,預測電子商務在內地的滲透率,將由2019年的20.7%,提升至2024年的32.4%,直接推動快遞行業發展。

中通快遞 趁「雙十一」發力
圖1:中國快遞市場規模預測

作為物流市場的細分行業之一,內地快遞行業與電子商務行業並駕齊驅。2019年內地快遞包裹業務量逾635億件,電子商務佔了絕大部分,預測2019至2024年,內地快遞包裹業務量將繼續以複合年均增長率20%成長。

內地快遞市場一哥

內地物流市場雖然龐大,但高度分散。粗略估算物流公司數目超過57萬間,大部分屬規模小及組織欠完善。其中在快遞市場,按2019年業務量計,首五大服務供應商合共市佔率達70%以上(見圖表二),中通快遞以19.1%處領先優勢。

相對於美國快遞市場,兩大龍頭聯邦快遞(FedEx,美股代號:FDX)和DHL(美股代號:DPSGY) ,已合共擁有當地市場分額逾75%。以美國成熟市場作參考,可預計內地物流市場有相當的整合空間,產能利用率偏低的服務供應商將被淘汰;反之,能提供綜合物流服務兼擁有完善網絡的,有機會藉併購繼續搶佔市場分額。

第二季收入增近兩成

中通快遞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收入64.02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8%,毛利與去年持平,達17.69億元人民幣;不過,價格競爭激烈及單位成本上升,令毛利率收窄5個百分點,至27.6%。集團期內純利14.53億元人民幣,上升6.4%;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21.87億元人民幣,增長11.4%;經調整純利14.53億元人民幣,增長5.6%。第二季包裹業務量達45.95億件,按年增加47.9%;期內市佔率進一步提升至21.5%。

管理層大行唱好  期望增長超三成

管理層調高展望預測,料全年包裹業務量介乎162億至170億件,即按年增長33.7%至40.3%;但全年經調整純利預測則降至48億至52億元人民幣,即倒退1.7%至9.3%。

大行高盛相信,未來幾季,價格競爭會繼續令中通快遞業績受壓,但過去半年股價持續調整,大致已反映此利淡因素;長線行業前景仍然看俏,給予「買入」的投資評級,目標價41美元,相當於本港上市股價約318元。

 

中通快遞 趁「雙十一」發力

圖2:中國快遞市場份額圖

延伸閱讀:螞蟻集團理財服務「只有窮人先會用」 招商銀行穩守高附加值理財龍頭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