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幫緊你幫緊你!監管出手不是想打死巨頭 而是另有目的?|林子俊
撰文:林子俊| 圖片:iStock
近20年甚至更長時間,新商業模式在全球不斷興起,技術門檻較高的如Netflix(美股代號:NFLX)利用點播和會員制,打破了傳統電視生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實現了電子支付的大潮流;教育培訓利用互聯網快速實現線上化,瑞幸咖啡(美股代號:LKNCY)依靠社交模式,短時間內實現從零到一的轉變。
隨著業務發展,不少公司和企業在短時間內成為了巨頭,在百倍回報的刺激下,吸引了愈來愈多的資金青睞;代價是為市場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友好的變化。
街坊店舖生存困難
一些企業手上有充足資金,假如發現新商機,可以短時間內提出offer收購新興企業;假如沒有太多合適的標的或談判失敗,也可以利用本身資源,快速搶佔市場甚至以本傷人。
社區團購就是典型案例,在傳統電商市場飽和下,生鮮食品成為下一個窗口,大量互聯網巨頭不計成本地湧入,一些傳統「街坊店舖」被迫結業,在中央下令禁止後,才存有生存空間。
教育巨頭憑藉充足的彈藥,高薪聘請優秀老師,讓一些本來在學校就可享受到的師資資源流失,學生和家長被迫參加更多課外培訓和補習,也讓整個教育行業出現了扭曲,缺乏資金的家庭和孩子之上游機會降低。
資本市場也存有泡沫,不少資金蜂擁而至,不少行業的商業模式,已經不考慮盈利,而是無止境的規模。
共享單車大戰帶來的,除了是資本損失外,還產生了大量廢棄單車;密室逃脫和劇本殺亂局後,帶來的是大量空置的精裝修店舖,社會效益降低的同時,資本泡沫爆破也為不少投資者帶來損失。
不是想打死巨頭
中央出手,絕不是想打死巨頭;相反,是想整頓市場,讓更多新巨頭出現。對擁有大量資金和規模的企業而言,最佳出路當然是修正發展模式,將更多資源用來「修煉內功」。
可以預料,大企業轉型和小企業突圍,將會是未來數年的新趨勢。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