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決心整頓樓市 「新國五條」威力不容忽視

投資

廣告

要聞:

國務院在2013年3月1日頒發「新國五條」細節,結果震散中、港兩地股市。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在內房股領跌下,同年3月4日大跌86點,恒生指數當日亦跌342點。究竟此次「新國五條」與以往的樓市調控措施有甚麼分別?為何市場會有如此大的反應?

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12年2月20日,推出俗稱「新國五條」的五招打壓樓市政策。當時只提到基本方向,外間大多視之為老調重彈,故推招後樓價繼續升。豈料有關細節在2013年3月1日極速出台,條條清晰,包括增加住房及土地供應、提高商品房預售門檻、加快興建保障安居工程等較常見的措施。當中最矚目是要省級政府實施問責制,並制訂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以及嚴打投機性炒樓活動。後者包括嚴格執行限購措施,限購區域應覆蓋城市全部行政區域;限購住房包括所有新建商品住房及二手住房;提前購房資格審查環節。同時,進一步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及貸款利率,以及嚴格執行向二手房交易徵收20%房屋轉讓所得稅。其實房屋轉讓稅已非新政,之前內地居民賣樓,可選擇以房屋買賣差價20%或樓價總額1%繳稅。新政策下將嚴格執行以買賣差價20%作徵稅,不少內地市民計算過後,發現所繳稅款比從前多。其實自2003至2012年過去十年,中央也曾推多輪樓市調控措施,當年包括2005年「國八條」;2006年「國六條」;2009年有「國四條」,以及2011年的「新國八條」。不過,要數調控最嚴厲的首推2010年,一年內推出三輪調控,分別是當年1月「國十一條」、4月「國十條」,以及9月的「國五條」。回顧以往樓市調控政策,均不乏「辣招」,例如2006年推出的「國六條」中,便規定個人房貸首期付款比例不低於三成。2010年中央不斷調高第二套房首期付款比例,由40%提升至2011年初的60%;而對內房股影響甚深的「限購令」,則是在2010年9月推出。

愈調控樓價愈高

「辣招」不止針對用家及炒家,更針對房地產發展商。2010年便嚴打囤積土地的發展商,限制銀行發放貸款予過多土地閒置的內房企業,證監會亦可暫停其上市及再融資等活動;又禁止非地產的國企參與開發和經營房地產業務。可惜這麼多調控措施推出後,樓價卻愈控愈高。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2013年2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再創2010年6月以來新高,達每平方米9,893元人民幣,並自2012年6月起連續九個月上漲。像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大城市,每平方米平均樓價更逾20,000元人民幣,遠超一般市民負擔能力。「新國五條」是否無牙老虎仍是未知之數,因為提升房屋轉讓買賣差價稅至20%,將促使更多人購買新樓。惟值得留意的是,「新國五條」由宣布至細節出台,前後也不逾十日,而且正正在「兩會」召開前的敏感時期推出。此舉多少反映新領導班子對調控樓市的決心,料「兩會」後或會再推更多打壓措施。由於內房對政策極敏感,持有內房股的投資者2013年須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