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據監管風暴第一「滴」血 中概股被迫來港上市?港交所連日大升 大行看546元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AM730
中國對剛赴美上市的三間科技公司展開監管調查,顯示持有該些增長股所面臨的風險。在短短四天內,中國網絡安全監管機構表示,已對滴滴、滿幫集團(美股代號:YMM)和看準網(美股代號:BZ)的熱門手機應用程式(App)實施數據安全審查。
三間公司在6月的美股IPO中合共籌得近70億美元,股價在首日掛牌時均上漲。事實上,今年以來,所籌資金及上市公司數量創歷來最高,分別多達124億美元、共34間公司。
事實上,並非只有滴滴、滿幫和看準網的股價「潛水」。根據英媒引述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統計,70%中國企業的股票在美國上市後下挫,部分公司股票受中美兩國加強監管拖累。
滴滴以《網絡安全審查辦法》被判「死刑」,與阿里巴巴(09988)早前被罰不同。此前,對阿里巴巴開出罰單的是中國市場監管總局,依據是《反壟斷法》。
華企一方面要滿足美國上市要求,披露一定的業務資訊;另一方面,又要滿足中方漸趨收緊的數據安全要求,實屬難事。
監管新招:數據安全 非反壟斷
有網絡自媒體分析「滴滴事件」稱,滴滴為了在海外上市,將中國道路數據和用戶數據「打包」交給美國。
惟滴滴副總裁李敏稱很快便否認,強調「國內用戶的數據存放在國內服務器,絶無可能把數據交給美國。」
本地媒體也引述接近中國金融監管高層人士稱,「把數據交給美國」的指控並不屬實;北京今次「下重手」,主因滴滴不顧勸誡,貿然赴美上市,甚至選在中共百年黨慶前赴美,希望能夠「先斬後奏」,因此監管當局震怒。
不論是哪個原因,內地監管當局判下的「死因」都與數據安全有關。今次案件的監管主體是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簡稱「網信辦」),是依據《網絡安全審查辦法》行事。
至於被罰的看準網和滿幫集團,均擁有大量被視為敏感的數據。
隸屬看準網的「BOSS直聘」掌握8,580萬求職者和630萬間認證企業的數據;滿幫集團的「運滿滿」和「貨車幫」為內地超過300個城市提供運輸服務,線路覆蓋超過10萬條,以及超過280萬卡車司機的貨運數據。
提到用戶敏感數據,不得不提Tesla(美股代號:TSLA)。Tesla曾被批評收集過多的用戶數據,而且該批甚為敏感。因此,分析師對於滴滴成為「第一滴血」感到驚訝,沒想到比Tesla天早被審查。
理論上,對中資科技公司來說,來港上市似乎有助降低被「開刀」的風險,至少能避開「打包數據予美國」這個指控;加上,香港自由的金融市場令中央政府感到驕傲,也可降低當局不滿企業到海外上市的情緒。
港交所成最大贏家?
本週三(7月7日),港股科技股全線下跌,但港交所(00388)逆市升最多5%,或多或少反映了投資者對中概股回流的憧憬。
內地加強監管企業赴美上市的同時,港交所加快上市程序,長遠有助中概股回歸香港上市。
港交所將推出全新電子結算平台「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以全面簡化及數碼化香港的IPO程序,並預計最快於明年第四季實現「T+2」周期。
綜合內媒數據,港股今年至今的集資規模,較中概股IPO的規模高出一倍(見圖表);若市場預計有更多中概股回流,加上集資規模增加,做「獨市生意」的港交所前景不錯。
集資規模:港股 VS 中概股
IPO數量 | 集資規模(億港元) | 平均每宗IPO集資規模(億港元) | 上市以來表現(平均值) | 上市以來表現(中位值) | |
港股 | 48 | 2,174 | 45.3 | +6.1% | -11.8% |
中概股 | 36 | 1,062 | 29.5 | +37.5% | -2.0% |
來源:綜合內媒數據
截至2021年7月6日港股上午收市
回顧港交所上半年的業務,今年首六個月的IPO集資金額超過2,10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28億元大升127%;首六個月的總集資金額為4,82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323億元升108%。
中信建投證券相信,港股全年日均成交額為1,783億元,料公司今年的收入按年增長14.6%至218.7億港元,淨利潤按年增長19.2%至137億港元。
因此,該行給予港交所「買入」評級,目標價為546元。
該行指出,債券通自開通以來發展迅速,2021年一季度的債券通日均成交金額達到253億元人民幣,為2017年三季度的13.3倍。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雖然債券通目前對於港交所的業績貢獻尚小,但債券通的擴大是進一步推動互聯互通的重要之舉;若「南向通」順利推進,將進一步加強港交所「立足中國」的三年戰略。
惟較早前,花旗將港交所2021年至2023年盈利預測下調2%至7%,指其短期內盈利上升空間不大,
降評級至「中性」,削目標價14%至490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