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加持 產業集中度更高 小鵬汽車交付量飆升 駛入高增長快線

投資

廣告

成立僅六年的小鵬汽車(09868),主攻智能汽車市場,屬內地造車行業新勢力。有國策支持,加上新型號車款相繼上市,銷情即將踏上高增長軌道。中概股在陰霾困擾之下,近期股價表現乏力,正是趁低吸納時機。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5年,由現任三位話事人何小鵬、夏珩及何濤共同創辦。

集團目標不只於新能源汽車,而是融合人工智能及互聯網技術的智能汽車。六年間已完成全球化佈局,研發總部設於廣州,並且在北京、上海、深圳、矽谷、聖地亞哥、廣東肇慶和鄭州設有設計、研發、生產製造與營銷機構。

赴美招股及增發 叫好叫座

集團現時實體銷售和服務網絡包括200間門店和64個服務中心,覆蓋74個城市;旗下品牌超級充電站擴展至231座,覆蓋65個城市。

成立以來,集團獲得不少科網巨企及著名私募投資機構入股支持,包括阿里巴巴(09988)、小米集團(01810)、IDG資本、晨興資本、GGV紀源資本、春華資本、高瓴資本及紅杉中國等。

2020年8月小鵬遠赴紐約證券交易所招股,是繼蔚來汽車(美股代號:NIO)和理想汽車(美股代號:LI)後,第三間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中概新勢力汽車企業。

原先每股作價介乎11至13美元,因市場反應熱烈,最終發售量加碼並且以15美元定價,超出原先範圍,籌得近15億美元資金。
美國首日掛牌顯著造好,收報21.22美元,較定價大幅高出41.4%。2020年12月再增發融資,按45美元作價發售了5,520萬股,再籌得約25億美元,成為中概股歷來最大規模首次增發。

美國上市不足一年,小鵬於今年6月來港作雙重第一上市。

本港招股價上限為180元,惟市場反應不如幾個月前熱烈,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13倍,最終只以165元定價,籌得淨額137.8億元,7月7日首日掛牌平收完場。

集團於8月底派發中期成績表,截至6月底止上半年總收入67.12億元人民幣,按年大升近5.7倍;當中汽車銷售收入佔63.94億元人民幣,大增6倍。期內毛利率11.6%,2020年同期為負3.6%。

上半年淨虧損19.8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20.76億元人民幣略為收窄。

撇除股權薪酬開支、衍生負債公允價值變動等因素,經調整淨虧損17.92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經調整淨虧損14.14億元人民幣。

中央鼓勵整合 提升產業集中度

作為中央近年重點扶持的產業,市場投入發展表現積極,新能源汽車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增加。

雖然有利促進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但同時令資源分散及重疊。如其他戰略性產業一樣,中央希望新能源汽車行業可做強做大,避免行業過度分散,浪費資源。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9月中提到,內地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太多,期望業內可出現合併重整,提高產業集中度,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

同時,希望進一步加強推廣應用,加速充換站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進行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推動大眾運輸車輛全面電動化的試辦業務。

年初至今,小鵬銷情強勁,剛公布9月份交付量達10,400輛,不單按年大升近2倍,更創出單月新高;第三季交付量達25,666輛(見圖表),同樣創出季度新高。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綜合首九個月,交付量56,404輛,按年增加逾3倍。隨著旗下第三款車型P5登場,補貼後售價介乎15.79萬至22.39萬元人民幣,具相當競爭力。

管理層樂觀估計,第四季每月交付量有機會增加至15,000輛。

不過,集團目前產能已接近應付不了持續增加的交付量,旗下肇慶生產廠房年產能僅十萬輛;二期擴建工程於8月中啟動,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後,年產能可提升至20萬輛。

面對交付量急升及產品線持續擴張,集團已表明,有意藉收購即時擴大產能,目標為一些不太成功的競爭對手。

 

聚焦智能化 藉降價走量擴張

安信證券相信,智能化將顛覆汽車行業,令核心競爭力發生轉移。

小鵬汽車定位15萬至40萬元人民幣,屬最大細分市場,市場策略與特斯拉相似,同樣走降價走量路線。

從長線著眼,集團提升保有量有利收集行車數據,令旗下自動駕駛運算系統加快升級換代。

該行認為,以小鵬目前布局及進度,有望逐步拉近與其他汽車企業的差距,率先打入高級智能汽車時代。

該行預測其今後三年總收入分別187.02億、354.01億及521.92億元人民幣。按2022年預測市銷率8.5倍推算,相對目標價為211.66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本週五(10月8日),小鵬汽車股價收報149.8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