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業務經營轉佳 可趁調整吸納
美國3月份個人消費開支(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CE)物價指數按年升幅,由2月的5%回落至4.2%,高於巿場預期的4.1%。
美國通脹仍處高水平
美國3月個人收入按月上升0.3%,高過巿場預期的0.2%;3月個人支出按月持平,較巿場原先預期下跌0.1%,可見消費者未有因經濟環境轉弱而減少消費。
從上述兩項數據顯示,美國的通脹仍處於高水平;加上,勞動成本及租金高舉不下,美國勞動巿場仍緊張,勞動參與率約63水平,較疫情前的66減少3個百分點。 勞動力短缺令時薪增長保持增長動力,對通脹構成壓力,預期美國聯邦儲備局即使停止加息,也會保持高利率一段長時間。
美國科技股公布季度業績普遍勝巿場預期。筆者認為主要是:(一)科技企業如Meta Platforms(美股代號:META)較早時間,已經率先採取裁減人手以降低成本;(二)巿場早已調低了科技企業的盈利預測,令業績公布時高於巿場預期,刺激股價大幅上升;(三)美元加息空間減少,美元兌各種主要貨幣走勢轉弱,利好大型科技企業處非美貨幣地區收益,在折算回美元時會增多。
總括而言,美國衰退機會率上升及美國廣義貨幣(M2)供應減少,美股走勢趨向反覆是十分正常。 因此,讀者要做的事是評估企業對衰退的免疫能力有幾高,愈強者,如定價能力高,在衰退時仍有加價條件優勢的企業,可優先選擇。
此外,讀者亦可部署受惠美元轉弱的企業及板塊,例如受惠歐元上升的行業及企業。筆者較看好以下企業,包括英偉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愛馬仕(Hermès)、微軟(Microsoft,美股代號:MSFT)、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萬豪國際(Marriott International,美股代號:MAR)等。
另一方面,摩根大通以106億美元,買入逾2,000億美元資產的美國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 FRC)後,巿場對銀行危機憂慮揮之不去,焦點轉向西方聯盟金控(美股代號:WAL)、西太平洋銀行(PacWest,美股代號:PACW)及Zions(美股代號:ZION),擔心有機會成為下一間出事的地區銀行。銀行危機未除,銀行股短期走勢將會跑輸大市。
內地2023年首季經濟增長(GDP)按年增長4.5%,高於預期增長4%。由於內地2022年第二季經濟增長基數較低,筆者預期今年次季經濟增長,可進一步增至6%以上。 不過,內地經過三年疫情,多個經濟領域轉弱、就業情況轉差,消費動力應較疫情前為弱,故內地下半年經濟增長有機會較上半年速度慢。
另一邊廂,港股交投轉淡,動力轉弱,而且中資科技股騰訊控股(00700)及美團(03690)大股東減持陰霾未明,網購類別股份包括阿里巴巴(09988)、京東集團(09618)業務前景不明朗,股價持續走弱,均會拖著港股後腿。 不過,多個中字頭板塊包括石油石化、電訊及基建,以至滙豐控股(00005)估值吸引,走勢偏強,抵銷了中資科技股的弱勢。
筆者預期恒生指數將在250天平均線上下徘徊,波幅介乎19,200點至20,700點。 筆者認為在強、弱股份走勢分明下,投資者宜跟資金走買強勢股。繼中字頭電訊股、石油石化及基建股呈現強勢後,近期公布首季業績理想後,明顯吸引到投資者把資金泊到保險股身上。 內地經濟今年初重啟後,保險業也跟隨迅速反彈。
內地今年保費回復正增長,新增業務價值及內涵值均由負數轉為正數,反映內地保險行業經營環境改善中。 截至2023年3月底止首三個月,中國人壽(02628)的收入,為3,683.85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同期增長7.2%。
期內,股東應佔利潤為179.22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上升18.1%。以現價計算,2023年度的預計巿盈率約7.6倍;股息率5.22%,估值吸引。 倉位方面,本倉週二(5月2日)以開市價4.36港元,買入14,000股中國電信(00728)。
另一方面,下週一(5月8日),將以開巿價沽售1,000股申洲國際(02313);另同日將以開巿價買入5,000股中國人壽。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