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英國國債市場波動 倫敦投資新焦點
1月初,作為基準的英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突破4.9厘,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30年期國債孳息率則上升至1998年以來的最高點。而英鎊亦跌至14個月低。這一情況使市場對英國經濟的信心受到考驗。
國債面臨挑戰
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於2024年10月提出了自14年來的首份工黨預算,計劃未來五年每年增加700億英鎊的公共支出,並計劃通過增稅和借貸來支付。
預算中,李韻晴承諾到2029/2030財年將消除預算赤字,並宣布大幅加稅400億英鎊,用來填補與改善公共服務。
目前的市場波動,不禁讓市場聯想起2022年英國「最短命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執政時期所推出的「迷你預算案」,希望通過大規模減稅和高額借貸來刺激經濟。雖然現在的情況與當初有所不同,但市場對英國經濟政策的信心依然面臨挑戰。
與2022年卓慧思政府的情況相比,當前李韻晴所推出的增稅計劃,以及相對謹慎的財政措施,理論上有望幫助政府控制財政赤字和減少公共支出的增長。
然而,這些措施在實施過程中仍然面臨巨大的市場懷疑。
不過,Tyrrell提到,英國正以明確的經濟目標推動未來發展,並為倫敦創造新的投資機遇。雖然新預算中對收入型企業的稅收有所增加,但政府正在努力通過提供激勵措施吸引海外資本。
Tyrrell解釋,政府財相已明確表示,當前的預算政策和稅收框架,在未來五年內不會再有新的稅收計劃。
加上目前的工黨政府擁有強大的多數席位,與以往政府相比更加穩定。
而且英國下一次政府選舉,將於2029年舉行,意味著未來幾年內不會出現重大政治變動。
Tyrrell表示,這樣的政治格局有助於長期政策的連續性,為投資者帶來信心。
面臨國債市場的不確定性,倫敦依然是全球資本的重要聚集地。Tyrrell指出,倫敦的國際投資者2024年增長了13%;預計2025年將增長20%。這表明全球資本對倫敦市場的信心持續增強。
借助倫敦政府的全力支持,Opportunity London致力於將全球資本與具有潛力的倫敦項目對接,為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資渠道,致力於吸引下個1,000億英鎊的資本投資,用於倫敦的低碳房地產、能源及基礎設施領域。
他強調:「現在是投資倫敦的好時機,未來五年有穩定的工黨政府,還有致力於吸引投資的市長。我們與32個倫敦自治區及倫敦市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吸引資本。」
英政府3大目標
Tyrrell在訪問中闡述,英國政府的三大目標:「這屆政府設立了三個目標。第一,成為未來五年內G7表現最好的國家;第二,建造150萬套住房,其中40萬套位於倫敦;第三,將通脹率降至2%。」
Tyrrell指出,隨著英國通脹率正逐步回落,並對倫敦市場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認為市場已經見底,現在準備再次啟動。」
他認為,全球市場需要重置,但英國的通脹改善速度快於許多其他國家,「中期至長期來看,我們將回到2%的通脹範圍內,這將使英國成為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地點。」
英國2024年12月通脹率,由11月的2.6%回落至2.5%,為英國央行2月減息鋪路。
倫敦的投資市場提供多樣化的選擇,無論是核心型投資還是高回報機遇型項目。「我們為投資者提供多種類別的資產,包括居住類型、物流、生命科學、基礎設施及能源。」
Tyrrell表示,這些領域均展現出可觀的投資潛力,尤其是在倫敦擁有1,000萬人口及10,000億美元經濟規模的背景下。
香港一直是倫敦的重要長期投資夥伴,並將繼續扮演關鍵角色。Tyrrell提到:「香港一直是倫敦的重要投資者,我們也非常重視這份關係。」
為了進一步加強這一聯繫,早前英國商業與貿易部投資部長Baroness Poppy Gustafsson OBE也與Tyrrell一同訪問香港,目的是吸引更多香港資金流入倫敦市場。
「這一切顯示出香港對倫敦的市場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Tyrrell指。
香港與倫敦長期合作
香港作為倫敦的長期投資夥伴,將繼續在倫敦的多個投資領域發揮關鍵作用。Tyrrell認為,倫敦之所以吸引香港投資者,是因為其提供的多元化投資機會。
「我們為投資者提供多種類別的資產,包括居住類型、物流、生命科學、基礎設施及能源。」
Tyrrell表示,這些領域均能展現出可觀的投資潛力,尤其是在倫敦擁有1,000萬人口及10,000萬億美元經濟規模的背景下,「我認為這對倫敦的投資者來說,是非常正面的訊號。」
他指出,香港投資者喜歡倫敦的地方在於,不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私人家族,都能在倫敦找到多樣化的投資選項。
香港企業和家族辦公室不僅專注於倫敦的房地產市場,還涉足數字基礎設施、休閒產業等領域。
香港投資者對倫敦的多樣化投資機會高度關注,並且喜愛倫敦市場的流動性和回報潛力。
Tyrrell提到,香港的私人家族辦公室在倫敦的投資,廣泛分布於劇院、數據中心、辦公樓及住宅等領域。
在倫敦,港鐵公司(00066)旗下的伊利沙伯線(Elizabeth Line)專營權即將結束;新專營權合約將授予GTS Rail Operations,該公司由英國公共運輸營運商Go Ahead Group、日本東京地鐵(Tokyo Metro)及住友商事(Sumitomo Corp)所合資組成,屬東京地鐵首次染指海外業務。GTS Rail Operations將於2025年5月接管港鐵目前營運的有關業務。
「由於我未參與投標及競標過程,無法對此發表評論。」Tyrrell稱。
倫敦市場投資潛力
但他透露,他早前在香港與港鐵公司會面,探討了多個倫敦的潛在合作項目。「我們本週與MTR會面,他們對首都的多個其他項目非常感興趣。」
倫敦作為全球頂尖的商業房地產城市之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投資者。Tyrrel指出:「倫敦是全球商業房地產表現最出色的城市之一。」
他提到Opportunity London已成立三年,而倫敦的房地產市場長期以來表現亮眼。
「在疫情前,每年約有200至250億英鎊的投資。2024年約為140億英鎊。但隨著疫情後利率開始下降,對倫敦的投資興趣正在增加。」
「亞洲和澳洲地區的房地產投資和建設空間有限,因為有些地方是島國,或者已高度密集。像香港,已經有很多高樓大廈了。」
相比之下,Tyrrell指出倫敦仍然擁有增長空間。他認為,這使得倫敦的房地產市場對於亞洲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具有吸引力,因為他們可以在不同的資產類別中獲得不錯的回報。
在這一背景下,Opportunity London正致力於引導全球資本進入倫敦的低碳房地產、能源及基礎設施領域,並且不斷推出新的投資機會。
倫敦未來的基礎設施發展前景廣闊。Tyrrell表示,倫敦正在啟動一系列重大交通項目,其中包括維多利亞、滑鐵盧、利物浦街等交通樞紐的綜合開發。
「自二戰以來,我們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交通主導的翻新項目。」
Tyrrell補充這些項目將提供能源、電氣化,然後實現淨零轉型。同時還會帶來商業、休閒和便利設施。「我認為這非常令人興奮。」
國際盛事助推發展
此外,倫敦也在積極申辦2040年奧運會。如果成功,倫敦將是世界上唯一舉辦過四屆奧運會的城市。
Tyrrell表示:「老橡樹與皇家公園(Old Oak and Park Royal)將成為運動員村,東倫敦將再次成為主要體育場館所在地。我們還將利用快速列車連接伯明翰,實現多城市聯合舉辦。」
除了奧運會外,倫敦還計劃申辦2035年世界博覽會,這將是英國自1852年以來首次主辦世博會。
「距離我們上一次舉辦世博會已近200年。如果世博會能回到倫敦,展示這些主要的項目,將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