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運輸交匯處可運用科技創新產業化和房託化|華坊
某些地方政府把一籃子的醫護大樓設施以「售後租回」形式注入一個房託基金,由管理公司持有、管理及維修,這樣便可把政府的一筆過工程開支攤分成逐年支付的經常性開支。
香港人熟悉的房託例子——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當年就是把香港政府房屋委員會轄下管理的屋邨商場、停車場等相關收租設施套現增值。
至於筆者認爲,香港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以下簡稱「交匯處」),或許也有潛能信託化。交匯處一般指那些附設在公共房屋、私人物業或鐵路車站的的室内、有蓋和露天場所。
現時全港共有超過三百多個,當中由政府運輸署、房屋署持有及管理的佔超過九成,由八千呎到二十萬呎不等。雖然交匯處內佔地最多的巴士設施交由巴士公司使用,但交匯處的整體管理、翻新、維修、清潔等仍是由政府部門處理,所以屬於每年的經常性開支。
由2014年到現在,有蓋交匯處的數目增長接近百份之三十,由於房屋供應和鐵路沿線各站的發展需求,預期交匯處會持續增長。而且其接觸的人流量穩定,其實可以利用最新的科技,去創造出一個適合戶外的巨型廣告板、室內展示區、宣傳推廣及能上車時下單並於落車時取貨的協同網絡。
現在的無線網絡和傳輸技術已能做到在特定巴士站範圍內推送「路線化」的資訊和優惠。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近年積極推動在多個交匯處加設無線網絡機站,證明基礎建設已成熟,只欠商業運用。
政府可研究把一藍子的交匯處產業化(差餉物業估價署每年均為全港固定的室內外私人燈箱/廣告位評估租值收取差餉,擁有大數據),把特定商業使用權益出售,又或把整個交匯處物業注入投資信託基金,售後租回,由基金管理公司以商業應用收益和政府租金作經營模式,讓政府在這類社區基建設施配合新興的房地產科技,能「產業化」、「房託化」、「輕資產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