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A走近社區 不斷嘗試新概念 生意與樓市有密切關係
新上任的DFI零售集團宜家家居董事總經理李超誠,帶領團隊了解新概念的市場接受程度,同時配合環保風潮,確保品牌繼續發展。走進IKEA,隨處可見顧客坐在沙發上,甚至在床上睡覺,有些照片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瘋傳。有見及此,IKEA推出「宜家瞓身大派對」,名正言順地讓顧客在店內過夜。8月中旬,IKEA招待逾十名顧客在九龍灣分店參與「 宜家瞓身大派對」活動,除了睡覺外,還可以參與小遊戲,了解健康睡眠。衞生問題是一大考量,IKEA之前將所有床舖消毒,並且換上全新的床上用品,活動完成後,顧客可以將自己用過的用品帶回家中。
住宅區開設小型店舖
近年IKEA推出全新的發展策略,包括更加貼近顧客,在住宅區開設面積較細的規劃及訂購中心。在這之前,IKEA在港擁有四間大型店舖,分別位於沙田、銅鑼灣、荃灣及九龍灣,其中九龍灣分店最大,面積逾10萬平方呎。至於規劃及訂購中心,面積約為20,000平方呎,現時共有四間分店,包括尖沙咀、太古城、大埔及坑口。除大埔分店外,其餘三間小型分店都設有小食部,出售各種食品,方便人們購物期間享用,提升整體購物體驗。
「我們正在測試不同的店舖規劃,小食部在三間分店的位置都不相同,太古城分店共有兩層,小食部位於下層的獨立位置;尖沙咀分店設於中央;至於坑口分店,小食部在裏面的位置。」
本港的小食部大受歡迎,經常水洩不通,個別產品大賣,例如較早前的榴槤雪糕,更加成為其他品牌的模仿對象。
「香港的小食部表現尤其出色,吸引集團總部注意,幾乎全球所有地區的管理層都已經來過參考,總部亦為特許經營加入全新的指引,亞洲區的小型店舖都會加入小食部。」
在亞洲地區,小食部及食品銷售佔整體生意額的比例較高,香港小食部及食品銷售約佔整體生意額15%,這較全球平均的約10%為高,香港完全可以體驗「民以食為天」。
IKEA除了增設小食部外,亦不斷加強食品種類的選擇,主要由瑞典入口,在市面上較難找到,以保持競爭力,而且選擇通過各種認證的產品,例如可持續發展海鮮、公平貿易等,以符合近年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大趨勢。
為更加貼近顧客,IKEA推出全新的品牌Close to You,2021年在愉景灣Market Place by Jason開設首間分店,面積約3,000平方呎;2023年在奧海城Market Place by Jason之內增加第二間分店,面積約2,000平方呎。「我們同樣進行不同的測試,嘗試在大型超市內開闢角落,提供人們日常需要購買的家品,例如晾衫夾,因為這些物品,顧客未必會專誠前往我們的大型分店購買,只會在附近的家品店購買。」Close to You仍然在測試階段,不斷收集附近顧客的意見,從而調整商品種類,例如愉景灣分店,有顧客表示想要購買水龍頭,所以特別引入相關產品,結果顯示市場反應不俗。
本港經濟低迷持續一段時間,IKEA的生意當然受到一定影響,至今仍然未能返回疫情之前的水平,李超誠表示仍然需要努力。「我們的生意與樓市有密切關係,雖然政府於今年初撤掉『辣招』,但是對樓市的刺激仍然有限;加上較早前出現移民潮,這批擁有消費力的顧客外流,對我們亦有一定影響,所以我們在多方面努力,著力減低價格,吸引更多顧客。」
再創低價是品牌理念
走在IKEA的分店,經常看見「再創低價」的宣傳海報,原來這些並不是短期促銷,而是指穩定地透過不同方式降低成本,令價格更加便宜。事實上,隨著傢俬製作工藝、物流及科技不斷發展,IKEA不少產品的價格持續下調,令更多人能夠負擔得起。IKEA擁有不少經典產品,其中一款EKTORP兩座位梳化現時售會2,999元,較2008年的3,590元降低不少,除了賬面上減價外,還未計及通脹,所以實際減幅更大。很多顧客抱有「平嘢無好」的觀念,IKEA雖然價格合理,但絕對不是將貨就價,而是從顧客的實際應用場景出發,設計出真正切合需求的產品。李超誠隨手拿出129元的木製茶几,非常輕身,因為內裏是蜂巢式的紙張,可說是IKEA首創的製作模式。「實木傢具毋庸置疑是最好,但是考慮到應用場景,例如茶几主要用作擺放飲品及小型物件,或者與親友閒談時使用,未必需要動輒使用非常紮實的傢具,反而輕便的物件更加方便。」IKEA創辦人Ingvar Kamprad於1943年創建品牌,當時正值戰爭,資源匱乏,創辦人不斷構思意念,為人們解決各種問題。
品牌於上世紀50年代開始,帶出「大眾化設計」(Democratic Design)理念,這包括五個元素,分別是Form(外型)、Function(功能)、Quality(品質)、Sustainability(可持續發展)與 Low price(低價)。以前,傢具銷售就是一件件地賣,運輸非常不便,因為不能夠疊起來,所以推出組裝形式的包裝,方便一次過運輸大量傢俬,提升成本效益,這種做法亦能夠配合現時講求ESG。除傢具外,其他家居用品,例如收納用品,設計之初已經考慮怎樣可以一個個地疊起來,方便運輸。減少使用塑膠是大勢所趨,IKEA總部早已制定相關的策略,與2021年相比,去年整體減少四成的塑膠包裝,目標是完全「走塑」。當然有些產品或包裝,始終需要使用塑膠,但是集團的指引是採購可再生或回收材料。本港出售的兩個塑膠容器系列RYKTA和 PANSARTAX,可再生塑膠的含量達到一半,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環保的選擇。在ESG的浪潮之下,世界各方都要避免浪費資源,IKEA每間分店都設有角落,以較低的價格出售陳列品、退回的產品等。
內地增設產品開發中心
IKEA在西灣河設有提貨中心及特價部,吸引不少顧客到來尋寶;另外顧客於線上下單,翌日便可到這個倉庫自取。「線上線下結合是我們的發展重點之一,因為有效節省成本,而且人們的消費習慣已改變,喜歡在線上蒐集資料,再到線下親身了解產品。」IKEA於2017年發展線上銷售,首年線上銷售額佔總整體約4.5%,目前線上銷售額佔比上升至約18%,發展空間仍然相當大。IKEA的設計中心一直主要位於瑞典,為了更貼近不同市場,近年在多地開設了產品開發中心,當中包括上海,香港IKEA今年開始引入更多內地產品開發中心研發的產品。首批產品是電競家具,這個系列與電腦品牌Acer合作設計,更加切合人們日常打機的需要,比一般書枱或電腦枱,更加貼合需要。「坑口分店開幕後,我們暫時未有計劃開設新店,但是並不是停下來,而是專注於收集市場意見,以便制定日後的發展策略。」李超誠說。
面對不同難關
李超誠早年在瑞士修讀酒店管理,返港後加入酒店業,工作了兩至三年,但是覺得酒店業的文化並不適合自己,因而轉換跑道。1997年,居住在赤柱的李超誠,搭了三程巴士,專誠到位於沙田的IKEA總部面試,應徵客戶服務部經理,結果獲得取錄。李超誠選擇在太子始創中心分店上班,每週才到沙田總部一次,向主管回報工作進度。「當時的客戶服務部只有我一名員工,工作內容較多時處理投訴,但是將心比己,了解他們的不滿,才能夠對症下藥,改善服務質素。」李超誠加入IKEA不久,隨即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本港樓市由高峰期大幅下調,嚴重打擊集團的生意,團隊在逆境下力保不失。其後李超誠被派到不同部門工作,包括前線銷售、物流等崗位,2003年當上銅鑼灣分店店長,協助籌備相關分店開幕,可惜分店開幕不久便遇上「沙士」,分店甚至完全沒有人流,令他又再一次面對逆境。由於工作表現出色,李超誠於2005年派往內地,協助品牌於當地開設分店,先後參與廣州及深圳分店的開幕及營運,留在內地工作長達10年之久,吸收了不少經驗。
2014年再次返回香港IKEA,負責客戶體驗及零售物流,及至今年1月出任現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