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退休意識增 香港年金進入爆發期
香港年金正在積極研究優化現時的計劃,或推出其他產品,雖然香港年金並非追求利益最大化,但畢竟是商業營運,必須找到可持續發展模式。
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有看過由藝人李司棋主演的「退休三寶」廣告,強調退休後,如果作出適當規劃,也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所謂「退休三寶」,指由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營運的安老按揭計劃、保單逆按計劃,以及由香港年金公司承保的香港年金計劃。
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於2017年由香港政府推動成立,由外匯基金全資擁有,並於2018年獲得保險業監管局正式授權經營人壽及年金的長期保險業務。香港年金執行董事兼總裁梁靈智說:「香港年金的使命是提供年金產品幫助香港市民為退休理財作出規劃,同時促進本地年金市場的發展。」
港人對年金興趣提升
香港年金暫時只有一種計劃,自推出以來,曾經因應實際需要,進行輕微調整。
2018年推出時,每名受保人的個人保費總金額上限是100萬元,其後逐步增至200萬元、300萬元,現時已提高至500萬元。
2020年香港年金將投保年齡由65歲降低至60歲,由於領取年金期愈長,得益愈多,所以愈來愈多人覺得「早買早享受」。
「自推出以來,投保人數穩定地增加,去年4月至12月推出『終身加碼月月享』,出現爆炸性增長,令去年全年新增超過10,000張保單,涉及保費金額達44億元,上升逾170%, 2024年新客戶數目按年增加三倍 。」
「終身加碼月月享」優惠,全新投保年金計劃的首30萬元保費,每月收取的年金金額終身增加25%,由於優惠「超筍」,有效吸引更多港人注意,提升他們的興趣,即使推廣期經已完結,香港年金仍然接到很多查詢,「餘威」仍然未了。
「很多人查詢是否會再次推出相關優惠,但是需要經過精算師仔細衡量,確保一切可持續發展。」
即使暫時未有優惠,人們對香港年金的興趣提升,因為能夠提供穩定收入。
假設投保人是60歲的男性,並且以100萬元投保,保單簽發後的下一個月便能夠領取年金,每個月獲派保證年金金額5,100元。
以這個例子而言,當投保人年屆77歲,便已經回本,即是獲派的年金總額達到100萬元,往後繼續領取的年金是「淨賺」。
投保人身故的話,受益人可以選擇以一筆過領取剩餘的保證現金價值,或保費扣減已收取的年金金額;或者繼續領取年金直至保證期結束,所以基本上是「封咗蝕本門」,堪稱是「冇得輸」的計劃。
「香港年金推出初期,平均投保額大約介乎70萬至90萬元,近期平均約介乎50萬至60多萬元。」
至於投保人士的年齡, 60歲至64歲約佔四成多、65歲至69歲同樣佔三成多;餘下一至兩成是70歲以上人士。

填補市場空隙
保險公司推出全部保證的年金計劃,有一定難度,因為需要極高的資本要求,以及償付能力比率(solvency ratios),一般保險公司未必可以做到。
香港年金由外匯基金支援,希望能夠填補市場上的空隙,令港人的退休保障更加完善。
近日,政府就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進行宣傳推廣,強積金絕對是香港最重要的退休保障支柱之一。
「我們希望退休人士會將部分強積金投保香港年金作為『墊底』,確保一個穩健的收入來源,其餘部分再做其他安排,例如投資以追求回報,為自己制定一個貼合需要的退休組合。」
香港的長者,可以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但必須通過資產審查,個人資產上限為40.6萬元;夫婦資產上限為61.6萬元。
香港年金計劃的現金價值,並不計算為資產,但是獲發長者生活津貼的另一個條件是不能超出每月收入上限,單身人士10,770元、夫婦16,440元,香港年金每月派發的金額,就會計算在內。
香港年金雖然是一間保險公司,但是不像其他保險公司,設有大型銷售代理團隊,四出與顧客會面及簽單。
有興趣投保的人士,需要親身前往三個分別位於銅鑼灣、觀塘及荔枝角的服務中心,與香港年金的同事會面。
「由於投保人主要是退休人士或接近退休年齡,所以他們都喜歡面對面的接觸,而且通常到來之前已經做足功課。」
投保人投保香港年金計劃,與投保其他公司的保險產品一樣,需要進行KYC(Know Your Customer)、填寫風險分析問卷,以及通過審查,前後約需1小時。
疫情期間,政府實施社交距離措施,香港年金與其他保險公司一樣,推出電子投保服務,在線上會面及簽單,疫情過後,陸續恢復正常。
「退休三寶」之中,安老按揭計劃和保單逆按計劃是貸款產品,香港年金計劃則是保險產品,如果三種齊備,可以帶來可觀收入。
「顧客可能對『三寶』都有興趣,所以我們兩邊的團隊經常互相轉介,但是香港年金是保險產品,必須由持有保險牌照的同事負責介紹。」

社交媒體接觸潛在顧客
香港年金極力接觸更多潛在顧客,現時與保誠保險合作,向他們的顧客推介相關產品;此外,香港年金亦與銀行、保險經紀合作。
香港年金較早前推出「計好晒先生」廣告,透過馬拉松、銀行定存為場景,傳達隨時失去預算的可能性。
「我們的宣傳推廣,透過生活化的故事,提升人們對於退休生活的意識。」
香港年金亦與政府旗下其他理財有關的單位,包括錢家有道、投委會等,定期進行市場教育。
香港年金設有外展團隊,經常到不同機構及企業進行宣傳推廣,包括醫管局、電燈公司、港鐵等,同時會與地產發展商、社區中心合作,舉行研討會,往往吸引大量人士參加。
針對第二代進行宣傳
除了針對退休或者即將退休的人士外,香港年金的推廣策略,亦會針對40多歲至50多歲的人士,因為他們身邊的親友開始退休,需要相關的資訊。
「過去兩年,我們針對第二代進行宣傳推廣,因為他們雖然年輕,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風險承受能力將會下降,所以即使高風險投資的回報較高,但是對於退休人士來說,未必能夠承擔相關風險。」
香港年金,較早前推出由藝人張繼聰主演的廣告,教育年輕市民關注退休,因為退休並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
目前,香港60歲以上的長者數目約為200萬名,香港年金累計簽發超過36,000張保單,顧客數目超過26,000名,佔比只是2%左右,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雖然香港年金只有一種產品,但是經常收集市場意見,並且與客戶進行了解及溝通,同時留意市場變化。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加劇,所以我們不時審視產品,了解是否可以提升,或者推出另一種產品,現正積極研究。」
此外,大灣區養老成為新的趨勢,香港年金亦在研究便利措施,方便北上養老的港人在內地收取年金,但是這牽涉到跨境理財的問題,需要逐步解決。
香港年金亦研究與內地保險公司合作,為港人提供養老村的資訊,或者轉介入住服務,這將會是其他增值服務。

即期年金與延期年金
年金概念源於歐美及日本,但是這些地方的年金計劃主要由政府營運,香港年金是由商業機構以非逐利的形式經營,即是不追求利益最大化。
香港年金在2018年推出,香港政府於2019年推出「扣稅三寶」,當中包括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令香港市民認識這個概念。
香港年金是一個全部保證的即期年金計劃,沒有投資成分,投保後第二個月即可領取年金,並且持續至終生。
至於延期年金,需要供款一段時間,然後選擇等待一段時間,將資金滾大到達指定年齡,例如年屆退休,再開始年金期,一般可以選擇派發年期,例如10年、20年、25年或終生。
香港年金的對象是退休人士,他們本身有一筆金錢,直接放入年金計劃,並且定期提取,即使沒有工作的情況下,仍然維持一定收入。
其他保險公司也有推出即期年金,但是數目並不算多,而且大多包含非保證成分。
至於延期年金,對象是在職人士,鼓勵他們在勞動期間,儲起部分收入,積穀防饑,支持日後退休生活。
延期年金主要由保險公司推出,當中也有全部保證的計劃,但是為數很少,大部分的計劃包括保證及非保證部分,後者與保險公司的投資表現掛鉤,讓投保人享有潛在的投資回報。
「香港年金聚焦保證,至於市面上其他計劃,包含非保證回報;換句話說,我們的計劃就像最基本的麵包,其他計劃就像花款較多的菠蘿包、雞尾包、漢堡包等。」梁靈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