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龍鳳胎亮相 掀全城熊貓熱潮
預料會將熊貓熱潮推向另一個高峰,有助發展熊貓經濟。
大熊貓將會是海洋公園今年全年的推廣重點,
風頭蓋過其他動物,對本地人尤其具有吸引力。
管理層表示,大熊貓推廣一浪接一浪,旨在保持熱度,
並期望熊貓經濟有助海洋公園達致收支平衡。
大熊貓龍鳳胎於2024年8月15日出生,一直吸引著港人的注意,大家都希望能夠盡快親睹牠們的風采。
龍鳳胎家姐及細佬經已滿半歲,終於能夠在明天公開亮相,讓港人近距離接觸。
海洋公園一眾管理層於上週五(2月7日)舉行傳媒春茗,透露龍鳳胎公開亮相的安排,以及蛇年的大計。
龍鳳胎暫定於每天早上10時至下午3時與公眾見面,其他時間需要與母親盈盈相聚,而且還需要飲奶,所以暫時不會考慮延長見面時間。
半年吸逾13萬粉絲
為了分散人流,海洋公園曾經派發參觀券,讓人們於指定時段內到訪,這樣可以提供較佳的訪客體驗。
此外,亦曾進行流水式人潮管制,人們只能逗留指定的時間,例如10分鐘,這種做法可以讓更多人與大熊貓見面。
由於兩種安排各有優劣,所以當時因應實際情況進行調動,結果訪客都滿意相關安排。
家姐及細佬是港產大熊貓,對港人及遊客極具吸引力,所以海洋公園初步決定流水式安排,預期每名訪客可逗留約5分鐘;另每日舉辦一個「貴賓團」,於早上9時半至10時參觀,每團接待約40人,每人收費1,500元。
待運作更加暢順,短期之內,亦有機會安排龍鳳胎與盈盈一起與公眾見面,讓大家親眼目睹大熊貓親子互動。
龍鳳胎出生後,海洋公園增設更多社交媒體專頁,包括IG「香港大熊貓官方專頁」,不時上載家姐、細佬及其他大熊貓的最新動態,半年來吸引超過13萬名「粉絲」,家姐及細佬的萌樣最能吸引「粉絲」互動。
海洋公園同時在小紅書及抖音開設帳號,發放龍鳳胎的最新近況,經常在極短時間之內成為爆文,可見內地人對港產大熊貓亦相當喜愛。
海洋公園與Now TV 200台合作推出「熊貓TV」,24小時播放大熊貓的動態,包括直播及重播,隨著龍鳳胎與公眾見面,將會加入更多直播。
此外,海洋公園亦有計劃在大熊貓之旅,即是家姐及細佬的住所,加設直播基地,讓網紅或KOL在此進行直播,進一步炒熱龍鳳胎的人氣。
出售逾400種熊貓商品
海洋公園飼養大熊貓近30年,這是首次誕生熊貓BB,港人都以家姐、細佬去稱呼牠們,就像家庭成員,份外具有親切感。
之前安安及可可舉行命名比賽,結果決定沿用舊名,但是這次家姐及細佬的命名比賽,絕對不會重蹈覆轍,因為他們需要正式的名字。
近日,人們乘搭港鐵南港島線前往海洋公園,經已能夠感受到濃烈的熊貓氛圍,車廂內有大量熊貓元素,海洋公園車站的客務中心、走廊,全部都是大熊貓的裝飾。
海洋公園範圍之內,更加四處都是熊貓,包括各種各樣的雕塑、宣傳物料、打卡位置等,零售商店亦推出大量熊貓商品,吸引人們購買。
據悉,現時海洋公園合共出售超過400種熊貓商品,約佔整體商品數量超過一成,價格由10多元至數百元。
最受歡迎的商品種類是公仔,海洋公園將陸續加入更多商品種類,包括袋子、衣服、帽子、毛巾、襪仔等。
熊貓商品的設計共有兩大類,分別是一般的熊貓模樣,以及自家IP(知識產品) 「Panda Things!」,每隻大熊貓都有一個Q版模樣。
除了一般熊貓商品外,還有專門因應龍鳳胎及其他大熊貓而設計的商品,龍鳳胎的商品更加因應成長過程而設計。
龍鳳胎初生的時候,為免盈盈過於勞累,海洋公園特別設計了BB布偶,身體是粉紅色,而且有龍鳳胎的味道,讓盈盈實習湊BB,海洋公園特別將這個育兒BB設計成鎖匙扣。
在龍鳳胎出生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初生熊貓BB是粉紅色,海洋公園特別推出一系列粉紅色熊貓商品,讓人們了解熊貓的生長過程。
海洋公園IG經常上載龍鳳胎的萌樣,吸引不少粉絲讚好及留言,其中「家姐超人」圖片令人印象深刻,海洋公園亦設計相關的商品。
龍鳳胎正值風暴式成長,而商品設計需時,未必能夠緊貼最新狀況,雖然有時差,但是亦能夠吸引不少捧場客。
最近,海洋公園推出六隻大熊貓真實圖片的相關產品,包括鎖匙扣、布偶等,正在收集市場反應。
除了這些自家設計的商品外,海洋公園亦在市場上搜羅其他熊貓相關的商品,包括盲盒、情景商品等,後者可以拼湊出不同場景,例如熊貓幼稚園。
管理層表示,自從龍鳳胎誕生後,訪客的人均消費有所增加,當中不少人購買熊貓商品,除消費力較強的年輕人或家長外,亦有不少長者購買,包括頭箍、文件夾等,用來送給孫兒或朋友。
熊貓商品擴展至海洋公園以外的地方,農曆新年期間與葵芳新都會廣場合作,設立快閃商店,顧客反應相當不俗。
海洋公園將在不同地方開設快閃商店,另外在K11設有固定的零售點,吸引本地人及旅客購買熊貓商品。

新增捐款部接受捐助
熊貓食品是另一個亮點,海洋公園較早前與雀巢合作,推出熊貓造型雪條,吸引不少旅客購買,用來打卡。
園內的餐廳都有提供熊貓相關的食品,例如海龍王餐廳推出熊貓套餐,熊貓造型的食品,正好配合人們「手機食先」的習慣。
在眾多食品之中,麵包西餅類別較容易製作出熊貓造型的食品,例如熊貓酥餅、熊貓朱古力冬甩等,當然有熊貓的咖啡拉花。
去年香港增加四隻大熊貓,海洋公園需要為他們建設居住的地方,牽涉一定費用,其中中銀香港是安安和可可到港準備工作項目的贊助機構;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早前審批撥捐逾1.2億元,支持海洋公園提升「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及「大熊貓之旅」的生態設施。
海洋公園2023/2024財年錄得7,160萬元虧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獲得政府批出資助,另於2022/2023財年起,連續四個財政年度,每年獲得政府批出約2.8億元的保育及教育補助,但相關補助將於2025/2026財年告終,所以海洋公園必須努力提升收入,達致自負盈虧。
有見及此,海洋公園今年新增捐款部,接受個人、企業或團體的捐助,補貼部分照顧大熊貓的開支。
海洋公園內多個位置設有捐款箱,吸引人們使用不同的方法捐款,支持大熊貓的保育工作。
管理層表示,海洋公園經已制定一系列以熊貓為主題的推廣活動,包括一歲生日派對等,可說是一浪接一浪,令熱度一直保持,務求令更多人進入園內。
事實上,園內其他動物,包括川金絲猴及企鵝都誕下BB,前者更加是「瀕危」物種,較熊貓更加稀有,但風頭已被蓋過。
自從開關以來,海洋公園的入場人次及生意額均在上升,剛過去的年初三創下疫後單日入場人次新高。
現時海洋公園共有六隻大熊貓,除了四川以外,可說是全球最多大熊貓的城市,所以既能吸引本地人,對遊客來說亦有一定吸引力。
現時本地人約佔整體客源六成;餘下四成是遊客,內地旅客佔比較重,隨著深圳恢復「一簽多行」,以及開放更多自由行城市,對公園有正面影響。
至於其他國際旅客,以東南亞較多,尤其是菲律賓及印度等,亦會積極開拓中東市場。
熊貓BB小知識
管理層表示,近期接到很多人關於熊貓BB的查詢,包括牠們是否需要沖涼?是否需要剪指甲?
原來家姐及細佬並不需要沖涼及剪指甲,由於大熊貓本身是野生動物,所以他們能夠自行清潔身體,而且要保留指甲覓食及保護自己。
現時家姐及細佬的體重約為11公斤,一歲時將增至40公斤,所以未來半年會急速成長;成年大熊貓體重約為100公斤。
大熊貓本是獨居的動物,當牠們2歲半至3歲時便會開始獨居,屆時家姐、細佬均需要分開居住;盈盈也不會再照顧牠們,見面時甚至會將之趕走。
國家外借的大熊貓,牠們在外地誕下的子女,需要在四歲的時候歸還給國家,但是龍鳳胎屬於香港,毋須交還給國家。
雌性大熊貓每年3月至4月發情,發情期只有約72小時,19歲的盈盈發情期更短,可能只有24至36小時。
盈盈是全球最年長的新手熊貓媽媽,雖然已經年屆19歲,但是直至22歲,仍然有機會再次生育,將由獸醫評估是否適合交配及懷孕。
至於安安及可可,亦將由獸醫進行評估,情況許可的話,希望他們能夠開枝散葉,當然是生得愈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