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次跌市都高買低賣做韭菜 持股去留必修攻略|聶sir
或許讀者心中有如此疑問:「面對港股續跌風險仍高的時期,投資者手上持股該怎樣處理;跌市又有何獲利機會呢?」
論到手上持股,筆者認為先要弄清楚持股的投資目的,到底是短線操作,還是作為中長線的資本增值,前者是要達至低買高賣的價差運作。
觀乎今年1月13日至2月17日歷時超過一個月,恒指普遍時間處於24,500點之上,較現於21,500點之下已低逾3,000點,面對市場對美上市中概股被退市的關注度,繼3月中之後又再加增;短期見恒指重上24,500點以上機會不大。
因此,倘若買入股份正是上述時點,見恒指處於23,000點(21,500和24,500點的中位數) 以上,應考慮減持或止蝕離場。
中概股陰霾令港股受壓
至於在3月4日或之後才進場,恒指普遍時間處於22,000點或以下,股價相對處於較低水平,繼續持股未嘗不可。
然而,留意3月17日和18日,恒指低位為20,786和20,922點,均為21,000點以下,視為3月17日至本週一主要波幅區間介乎21,000至22,000點的底位。
故此,由23,000點計至21,000點以下,累跌也近一成,相信部分正股已跌逾一成半,所以若見恒指失守21,000點收市,持貨者仍是需要考慮減持或止蝕離場。
就估值分析而言,盈利表現具高度參考性,不過考慮到疫情在環球肆虐逾兩載、俄烏戰事持續令國際油價高企,上述中概股陰霾,還有內地規管政策的不確定性,於預算未來盈利表現時宜作打折調整為佳。
其實面對環球消費意欲銳減,營商環境困難,上市公司於2020和2021年的盈利能力,顯然有別於之前的三至五年。故此若以2015至2019年盈利表現進行企業價值評估,必須對所得結果打折,所以上述企業價值高於買入價超過三成,可考慮繼續持股的標準並不管用,差距應上調至五成甚至七成較切合現況。
可見不論短線操作,或是中長線投資,面對大跌市為風險管理,理應都有考慮減持或止蝕離場的需要。至於論到在跌市有何獲利機會?有正股和衍生工具兩種選擇,今期只談正股策略,撇除進行沽空操作,買入正股要見價升才能賺錢,所以要考慮買入位置。
事實上,就算如上述恒指處於21,000點以下的偏低水平進場,也不能確保能成功「撈底」。
留意今年3月16日和17日恒指出現「上升裂口」,介乎20,120至20,786點,故不排除失守21,000點後,恒指可以跌近20,000點才見靠穩。
筆者認為解決之道,是投資者應考慮分注進場,建議分三至四注為佳,這樣便可於恒指介乎20,800至21,000點之間買入一注,其後每見下跌500至700點再考慮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