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場是投資必備環節 市場常用平均線伏位須知|聶Sir
(一)論到這三種位置,前兩者與觀察股價圖的時點有關,當然日線、週線和月線圖得出的底部或支持位亦有所不同,到底該用哪一幅圖為準呢?
(二)至於心理關口,應如何界定呢?
(三)常見的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的運用,又應否配合在衡量離場位置之上呢?
上回以解答第一及第二道問題,今期看最後一道問題,關於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是一種技術指標,利用一連串的收市價計出平均值,並將這些平均值連貫起來編製而成。
市場上常見的用來分析短期趨勢的有10天、20天和50天平均線;中期趨勢的有100天和150天線;長期趨勢的有200天和250天線。
論到200天和250天線,美股投資者傾向觀察200天線,而港股的則多用250天線。
參考一年的港股交易日約250天,反映250天線是將大概一年的收市價平均值編製產生,市場認為對於長期趨勢分析具高度參考性。
三種不同演算方法
250天線又稱「牛熊分界線」,相對股價或股指在此線之上或之下,視為後市利好或利淡的指標。
不過一般來說,若非持續一週或以上的收市位,處於250天線之上或之下,還未能確認後市利好或利淡的訊號經已出現。
至於短週期平均線,以10天線為例,就是以過去10個交易日的收市價計出平均值,並收集一段日子的數據,常見的有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和一年。
此外,對於怎樣繪製平均線,市場上也有不同的安排,常見的有三種,就是簡單移動平均線(Simple Moving Average, SMA)、加權移動平均線(Weighted Moving Average, WMA)和指數移動平均線(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
有出現假訊號風險
SMA是未有作加權來計算平均值,而WMA和EMA則考慮到加權影響力隨時間而遞減,即愈近期的數據加權影響力愈重,只是計算權重方式不同,前者為線性的;後者為非線性的。
就筆者過往經驗,三者所得結果差別不大,所以傾向選用SMA。
至於在應用上,其中一種參考方法是快線升穿慢線視為買入訊號;快線跌破慢線視為賣出訊號,而快線就是短平均線,慢線則是長平均線;例如10天線升穿20天線就買入,10天線跌破20天線就賣出。
雖然容易理解,但實際操作效果未必理想,皆因存在出現「假訊號」的風險,皆因快線和慢線可能會見交替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