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連續下挫 成手蟹貨點算好?以阿里巴巴、比亞迪為例教你幾時沽!|聶sir
截至7日上午收市,於66隻恒指成分股之中,57隻下跌,佔比超過86%,表現最差的四隻股份均跌逾7%,海底撈(06862)已是較低市值的股份,接近900億元;
其他三隻股份市值均逾1,400億元,可見大價股也捱沽。
比亞迪下行空間仍大
在市況差下,普遍股份會下跌,這是投資者需要理解的事實,不過面對手上大量蟹貨,又該如何是好呢?
恒指截至7日上午收報21,159點,已處於2020年3月低位21,139點相若水平,故此,筆者認為要留意手上持股的股價現處於何水平,若已回到2020年3月相若水平,代表與大市同步;至於股價未有回到2020年3月水平,則不宜太早高興,這意味著短期捱沽風險較大。
以比亞迪股份(01211)為例,7日上午報200.4元,處2021年7月水平。至於2020年3月股價介乎33.5至51.2元,與200元水平相距甚遠。保守而言若僅跌至160元水平,下行空間也有兩成,所以持貨者若自問沒有承受此風險的心理準備,當時應考慮離場。
又以阿里巴巴(09988)為例,7日上午收報96.35元,按8股普通股換成1份ADS的比例,折合為98.82美元。
而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美股代號:BABA)已回到2017年1月水平;於2020年3月則介乎169.95至215.15美元,證明已大幅跑輸恒指。
因此,當天上午,在香港上市的阿里跌幅為2.68%;而比亞迪則為5.65%,同一時段恒指下跌3.41%。
這正因阿里早已大幅跑輸大市,所以當時跌幅少於恒指,當時變相跑贏大市。反觀比亞迪股份,卻一直處於跑贏大市走勢,當遇上恒指大跌時,容易出現跌幅大於恒指的局面。
此外,對怎樣處理手上持股的策略,可以再上一週股份表現與恒指或科指走勢作比較。
三月第一週的恒指和科指分別下跌3.79%和7.33%,若持有傳統經濟股,可參考恒指;若持有新經濟股,則可參考科指。
以新經濟股為例,科指下跌7.33%,若持有快手(01024),上週股價下跌11.54%,跌幅大於科指。
若於三月首週未有離場,則可多看一週觀望,冀其表現可變為優於科指。快手於7日上午跌幅為1.63%,少於科指的3.94%。
至於同屬新經濟股的美團(03690),三月首週下跌3.17%,優於科指,卻於7日上午跌幅達7.95%,大幅跑輸科指,與快手形勢剛好相反。
按上述各股份的分析,既要看現價是否已低於大市歷史水平,也要留意上週表現是否跑輸大市,才存在繼續持股觀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