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自己識萬4點撈底 不如學呢個策略|潘家榮
如果讀者認為自己眼光獨到,能夠捕捉到所有頂頂底底,當然沒有問題,可是這只佔極少數。
我們自覺價格便宜就入市撈底,大部分只是過份高估自己,太早估底,最後招致重大損失。
看重策略多於眼光
所以筆者這種普通人,一向只看重策略、投資的規則,多於眼光。
其實觀乎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他們失敗的次數不會比一般人少。Elon Musk研製火箭,相信也是經歷多次失敗才成功。
成功的重點不是眼光獨到,而是懂得如何控制風險,萬一看錯了也不會給人抬出場。
看法總難免有錯誤的時候,能夠在出錯時仍然能夠生存,所謂「留得青山在」,才能待至對的時候「有柴燒」,保有能力在市場獲利。
《經濟一週》的小編在文章中提到撈不到14,000點要檢討,其實這是不需要的。觀乎過去每一次的大市低位,就算撈不到最底,稍遲一、兩個月才買,也可獲利甚豐。
執意一定要撈中最低位,只是滿足自己的虛榮感。投資是很個人的事,不必跟別人比較,只要知道自己的方法,行之有效致勝獲利便可。
那麼,買遲一點也不算遲的話,可以等指數拗上回升,才慢慢建倉買貨。
當然有些朋友會認為14,000點沒入市,到16,000點才入市已貴了不少,這是受投資心理學中的「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影響。
很多人會將之前見過的高位或低位定錨,例如年多前見過恒指31,000點左右的高位,然後下挫了數千點後就覺得便宜。
相反,因為曾經見過恒指14,000點的低位,現在回升到16,000點便已覺得很高、很貴。
又好像騰訊控股(00700)股價升到750元後,再跌回500至600元,便認為抵買,及至現時跌至200元水平卻大罵,認為必需沽售。
有選擇當然選強者
當然我們總會認為今次是不同的,自然會提出不同的理據原因來解釋,但實情是每一次頂頂底底都有此情況出現。
所以有時聽得太多消息,會很容易受消息氣氛所影響,而忘記一些簡單的道理。
據《股票作手回憶錄》作者李佛摩(Jesse Livermore)記述,他操盤時會困自己在房中,不看其他消息及報紙,就是避免受其他人或事影響。
至於現時是否見底,無人能夠準確預知,往往都是事後才能確認,只能做好風險管理。
每隻股定好止蝕位,控制好倉位,確保萬一看錯也不會大輸。到升市時逐步加倉,總好過因為擔心甚麼都不做,其後真的升了,又沒有策略建倉,後知後覺再等下次市況暢旺才再參與。
無論港股和美股,筆者都是一名好友,當然不是鼓勵讀者現時買進港股,正如上期所說,曼城和諾定咸森林,有前者就不會選後者。有選擇當然選強勢的來買,還是繼續在美股尋找強勢股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