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投資的現實 蔡嘉民個人資產配置大公開
筆者認為談及資產配置時,最好的做法為分享自身配置。
坊間有極多KOL講一套做一套,叫人買股票,卻自己走去買樓。
曾有幾位財經KOL被人踢爆,每日在媒體推介股票,卻偷偷買了幾個物業,令「粉絲」們摸不著頭腦,反問「到底你是股票經紀還是地產經紀呢?」、「我該不該聽一個自己也不買股票的人,推薦股票呢?」。
筆者投資組合極度分散,50%當然分配到最拿手,回報最穩定的程式交易、量化交易去。
另外50%則是長線持倉,包括10%股票、10%加密貨幣、5%商品、5%債券、5%房地產項目、5%風投及私募股權、5%私人公司股份、5%現金。
分散投資的現實
分配一半資產到量化策略這點相信讀者也明白,畢竟量化策略回報穩定,回報風險比普遍達2至3倍以上。
例如承受10%下行風險,就能達到30%預期年回報;如能承受20%下行風險,年回報也許能達60%。
當中的量化策略,固然會應用到不同資產類別去,包括股票、商品、外匯及加密貨幣,頻率由中頻至高頻都有;策略類型包括方向性交易,也有市場中性策略,以及期權策略。所以,大部分數得出的策略及標的物也有包含。
另一邊廂,會發現長線持有倉比較分散,畢竟每項資產也有風險,總不能一項資產持有超過三成倉位。
這一點新手投資者一直不明白,極多初哥看好某股票便會all in,例如100萬元賬戶買入50萬元騰訊控股(00700),再加50萬阿里巴巴(09988)股份,實為極級錯誤的風險管理。
長線倉方面,必不能少的當然有股票類,當中大部分也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包括港股ETF及新興市場ETF(較早前此欄有提及),再加小量個股。
其次,也有筆者長期看好的加密貨幣,當中主力為BTC、ETH;再來有一年半前已看好的商品,主要為PDBC及FTGC。
另外,債券方面為4%至6%的高息債,作為組合中較低波動的配置,以降低各配置之間的相關性。
房地產方面,港樓並不被看好;反而參與海外建築重建項目,以及地皮,因為房價難升,但當有value adding的成分在內時,回報較佳。
再者,就是風投及私募(VC & PE),即投資初創公司。
壞處當然是風險高,若創業失敗,便會虧損;但好處則是回報極高,動輒有幾倍至幾十倍。
最後,必不能少的,當然是現金,以應付不時之需。
從上述資產配置會發現,其實asset allocation是可以極分散的,而且可選擇的產品極多,千萬不要看好某股就all in,這往往令新手投資者,陷入萬刧不復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