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間中概股集體美國退市 「國企帶頭、民企跟隨」弊多於利?|林子俊
根據查閲,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發起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在2020年12月生效,上市公司無法提供會計審閲底稿,即有機會進入確定退市名單,連續三年列入名單,即會進入禁止交易的退市程序。
目前美國證監會公布了261間中概股中,159間中概股進入了臨時退市名單;153間被列入確定退市名單。
即使公司問責法的期限,嚴格意義上要到2024年才會觸及退市條件,中國證監會和美國證監不時傳出談判共識有所推進。
國企帶隊民企跟隨
然而,2022年6月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了外國公司加速問責法草案(Accelerating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正式進入眾議院審理。
假若獲得通過並且經現任總統拜登簽署,所有進入退市名單的中概股,有可能在2023年面臨退市。
因此,國企帶隊、民企跟隨,阿里巴巴(09988)申請將香港作爲第二上市,部分民營企業更寧願選擇介紹上市(不發行新股,無法透過上市馬上融資)模式花費一筆額外的上市費用,也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内來港上市。
由於今年中概股股價普遍下跌,預料也有不少中概股選擇私有化退市。
作爲全球交投最活躍的金融市場之一,假若中美能夠對會計底稿達成共識,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利益選擇去還是留。
然而,內地希望美國查核的會計底稿,可以採用中國監管部門的檢查結果,美國目前仍未接受要求直接查核。在涉及重要民生、國家安全的數據方面,雙方還有一段距離。
與此同時,被列入退市名單中的中概股,還要自證並沒有收到中央控制或擁有;中國政府機構的持股比例;董事會中共產黨員;公司章程中共產黨黨章内容,假若採取協議控制(VIE)架構,VIE和上市主體都要分別披露。
那麼,國企帶頭的中概股退市,對市場及企業會有甚麽影響?
對於中石化、中石油、國壽等以預拖證券在美國上市的國企而言,應該是利大於弊。
主要原因其交易量近期成交往往只有數十萬至數百萬美元成交量,大部分換手率甚至不到萬分之一,融資功能可以忽略不計。
從美國退市反而可節省律師會計師和内部工作費用。港交所(00388)則有望從美國交易所中,爭奪超過10,000億美元市值的中概股生意。
但對於本身在美國有大量投資者和流動性的中概股,尤其是頭十大股份,將會面臨流動性減弱和融資渠道減少的壓力。
與此同時,假若大部分美國機構選擇抛售,公司股價也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