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 華懋集團 資料圖片

率先使用MiC 華懋集團加速建屋

大灣區

廣告

近期工業意外頻生,令人關注建造業工人的安全,而這批工人年紀愈來愈大,業界亦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最近華懋集團位於東京街的項目,是香港首個利用新式混凝土組裝合成法(MiC)興建的私人住宅項目,先在內地廠房預製箱體,運到香港後再像砌積木一樣組裝。本港房屋供應長期緊絀,MiC有助加速建屋,同時解決人手、環境各方面的問題。

東京街項目是由華懋集團及市區重建局合作發展的分層住宅新盤,總樓面約11萬平方呎,大廈樓高約104米,提供198個單位,目前興建至20餘樓,石屎建築部分已完成70%,即約三分之二,希望可在2024年初完成,年內取得入伙紙。物業地下至6樓是基座平台,採用傳統建築技術興建,經過結構轉換層,7至31樓的標準樓層單位用新式混凝土組裝合成法(MiC)興建,是本港首個利用相關技術的私人住宅項目。

mic 華懋集團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改善工人工作環境

MiC技術是先在廠房生產箱體,然後再運到地盤組裝,東京街項目使用約726個箱體,一房單位約需要使用三個箱體;三房單位則使用約五個箱體。華懋集團副項目總監羅日榮說:「我們與位於廣州的灣區智造合作,將工序搬到內地廠房進行,工人在室內環境工作,毋須日曬雨淋,香港今年開始實施工作暑熱警告,MiC可以減低工人的暑熱風險,在室內、可控及安全的作業工塲興建樓房。」

本港建造業長期面對工人不足及青黃不接等問題,MiC技術縮短建築時間,可減少70%地盤工人在現場工地施工。而建造過程在內地廠房生產,可減少65%工地噪音及65%工業廢料,對香港工地及附近環境有正面作用。另因東京街項目毗鄰學校,鄰近多幢民居,透過MiC建築可減少嘈音達65%,對鄰近居民的嘈音滋擾大大減低。MiC箱體由灣區智造出廠至抵達香港,連清關時間只需約四小時;每車可承重量介乎11噸至20多噸,一般以一車一箱方式運到香港。

由於地盤環境狹窄,雖說要動用700多車次運送箱體到香港,但比傳統運送鋼筋、石屎到工地進行建築,減少了60%的車流量。MiC箱體運抵東京街現場後,即場用吊機運到相關樓層,每個箱體都會有標示位置,安裝好後再落石屎,建築工序比一般傳統建築省時。

「現時平均六至七天做好一層,這雖然不算特別快,但傳統的建築方法,完成石屎部分,還要做飾面、安裝機電配置;但是MiC放好箱體,做完水缸、安裝電梯,其實已經可以入伙,所以主要是節省了後期裝修的時間。」

mic 華懋集團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外觀絕不輸蝕

MiC之前曾經應用在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及啟德方艙醫院等設施,給人的感覺較為簡陃,這個樣子的私人住宅未必符合市場需求。「使用MiC技術,項目的大廈外牆和外觀與一般傳統建築無異,透過預先設計,外觀甚至更加美觀,還可以有落地玻璃幕牆等。」

建築質量甚至較傳統建築方法優勝,MiC技術可做到更好的品質管理,複合牆厚度相信是現時興建的混凝土MiC項目中全港最薄,媲美傳統建築方式。東京街項目的一房單位,廚房及厠所均有通風窗,是香港同類型單位中罕見;單位採用三合一露台設計,冷氣機擺位屬可接觸式,安全又方便清洗,而露台闊度與客廳相同,以光井設計,頂部及底部都能夠通風,不似傳統的光井底會積存垃圾。

MiC技術像砌積木一樣,由於不是一氣呵成,容易令人擔心上下層的接駁位及其他方面的品質。由於是新技術,華懋集團事前在元朗製作樣板房,將兩個箱體叠高做測試,並向屋宇署提交報告,確保符合嚴格的標準。東京街項目透過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簡稱BIM),以科技管理及監察,從設計、建造、運輸及組裝等工序都能透過細心的規劃準備,按序運作。

內部裝修及機電配置等,一併在內地廠房按標準作業流程及嚴格品質監控工序完成,提高工作效率。總承建商金門建築利用科技應用,有效管控品質,包括雙重「試水」測試,在出廠前及抵達工地組裝後,會進行加壓水的「試水」測試,確保樓宇建屋質量,防止牆身漏水等情況。

此外,透過「空地聯合」,例如無人機及機械狗作出廠前的最後品質審視檢測;機械狗的超聲波檢測和雷射數碼量度,令石屎質量檢測的準確度達到1mm。「華懋集團率先採用MiC技術是基於可持續發展,於建築業界引入新技術,利用大灣區相互合作的優勢,幫助香港建築業發展更環保及安全的可持續發展建築。」

mic 華懋集團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推展至其他項目

華懋集團希望透過科技和新式的建築技術,為業界帶來示範作用,加快房屋供應,保護環境之餘,改善市民居住環境。東京街項目建築成本雖然不比傳統便宜,但隨著技術成熟,更多供應商參與,期望可令建築成本降低。「東京街項目規模不大,我們從中學習這套新建築技術,日後再應用於其他發展項目,為大眾提供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

集團計劃在其他住宅項目採用MiC建築技術,包括與港鐵公司合作的東涌第57區東涌配電站的項目,總樓面達94萬平方呎,比東京街項目規模大十倍,提供約1,900伙,以每個單位使用兩至三個箱體計算,估計合計需要使用近10,000個箱體。

「酒店及豪宅項目會研究及嘗試採用MiC技術,但暫時未有具體時間表。」羅日榮說。

與內地優勢互補

這次華懋集團與灣區智造合作製造箱體,後者目前在廣州黃埔區設有廠房,面積達50,000平方米,現時年產MiC箱體達5,000個,而且可不斷提升。廣州建築灣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臻穎說:「灣區智造在清遠英德購入255.6畝土地,打造專業MiC綠色科技(研發及製造)園區,新廠房面積達90,000平方米,分兩期發展,其中一期園區45,000平方米,可於2024年投產,MiC年產箱體規模達10,000個。」

若連同二期園區開發,單是英德的廠房,產量可提升至每年15,000個,同樣可以提供石屎、鋼筋、混凝土及裝配等生產工序。羅日榮說:「本港建造業人手不足,我們期望借助大灣區人力資源與香港發展互補,此舉絕非犧牲香港工人利益,而是借助兩地的優勢互補,為香港打造良好的建屋質量和環保環境。」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