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綠色金融協會 綠出彩虹

大灣區

廣告

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及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週四(9月22日)舉行「大灣區可持續金融:融合與超越」論壇。國家銳意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而香港本是國際金融中心,將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有望在綠色機遇中,享受豐碩的七彩成果。

「大灣區可持續金融:融合與超越」論壇結合了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2022年(第三屆)年會,以及香港綠色金融協會2022年(第四屆)年度論壇。

此論壇也標誌著繼深圳和廣東輪值之後,香港開始擔任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的輪值主席(2022至2023年)。

論壇將介紹聯盟在過去12個月中的主要工作成果,並討論未來的行動計劃,以此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市場的融合與統一,以及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100億美元綠色債券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及副秘書長黃翠芝說:「香港是全球國際金融中心,同時扮演著國際與內地的超級聯繫人,而內地出現綠色融資的龐大差距,為香港帶來超大機遇,香港絕對勝任全球綠色金融中心。」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早於2018年成立,協助香港成為全球綠色金融中心。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共有超過160個會員,私人機構及服務供應商各佔一半,前者指金融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後者包括了大學、非牟利機構等。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扮演橋樑的角色,協助私人機構與政府及相關組織溝通,加強雙方了解,從而提升香港作為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與兩個政府部門(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環境局)及相關組織(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管委員會、香港交易所、保險業監管局及積金局)緊密溝通,增強政府與私人層面的資訊流動。

氣候危機迫在眉睫,近年在金融界掀起ESG熱潮,香港政府及私人機構經已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並開始陸續推出市場。

2018年政府綠色債券計劃推出,截至今年7月31日,政府已在綠債計劃下,成功發行接近100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

可持續掛鈎貸款飆升

「綠色金融必定由企業層面開始,最先出現的是大型企業綠色債券及貸款,然後再推展至中小企,最後才是個人。」

大型企業層面的綠色金融產品近年增長極為迅速,甚至成為金融產品的主流。

根據BloombergNEF統計數字, 2021年全球綠色金融產品市場規模達到17,000億美元,是2020年的兩倍;亞洲地區的增長更達到三倍。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數字顯示, 2021年香港綠色金融產品市場規模達570億美元,按年增長四倍,其中仍以綠色債券佔比最大,佔整體超過七成。

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這些債券的主題,也由有以往只有綠色,漸漸變成彩色。

過往的綠色債券主題離不開綠色樓宇、可再生能源或綠色農場等,近年則加入了更多社會元素,例如提升女性地位,疫情期間亦有企業推出與社會有關的債券。

在多種綠色金融產品當中,以可持續掛鈎貸款增長最為強勁,全球增長達四倍,亞洲增長更達八倍。

以往前企業向銀行安排綠色貸款,主要用於指定的項目;但近年企業可以向銀行安排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鈎貸款作為日常營運,不再限於指定項目,而這些貸款設有關鍵績效指標(KPI),當企業達標可享較優惠的利率,因此吸引不少企業參與,令貸款金額急速增長。

「香港政府目標是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所以在這段期間,全港企業均要努力達到相關目標,在轉型上需要投放大量資源,令企業推出與轉型相關的債券。」

除香港外,國家的目標是於206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根據渣打銀行發表的報告顯示,國家達標需要35萬億美元的資金,這些融資無法由內地企業完全承擔,必須吸引國際投資者參與,而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能夠享受龐大的機遇。

一直以來,香港經已扮演著這個角色,企業層面的綠色債券,發行人主要是內地企業,包括房地產及金融機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自願碳交易市場

國家早已立例規管碳排放,碳排放較高的企業,必須在碳交易市場購買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用以抵銷碳排放,因此內地早已出現地區性的碳交易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於去年正式啟動。

內地是強制碳市場,全球出現愈來愈多的自願碳市場,香港交易所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佈局發展碳市場,成立國際自願碳市場規模化工作組,旨在擴展一個具透明度、可核證而且穩健的自願碳市場,以幫助實現全球減排目標。

該工作組由250多個成員機構組成, 代表自願減排量買賣雙方、標準制定組織、金融業界、市場基礎設施供應商等;該工作組已成立了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以推進其工作。 

香港的碳交易市場,將有兩個層面的工作,包括透過香港市場進入內地的強制碳市場;另一個角色是國際自願碳市場。

「工作組正在研究一個國際通用的準則,令香港自願碳市場的碳信用額,無論價錢及質素,均與國際接軌,方便於不同市場進行交易。」

以亞洲地區而言,新加坡經已推出自願碳交易市場,該市場的目標是東盟地區的政府及企業;香港的碳交易市場,將含有內地元素,憑藉過往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亦能吸引環球的投資者。

香港交易所於今年初宣布,已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廣州碳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探索碳金融領域的合作機遇,未來雙方將共同探索區域碳市場的深化發展、創建適用於大灣區的自願減排機制,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滲透至社會不同層面

香港的綠色金融除了變成彩虹外,同時由大型金融機構及企業的層面,逐步滲透至一般市民可以接觸到的零售市場。

政府去年首次推出綠色零售債券,所募集的資金可為九個「合資格類別」的項目融資或再融資,支持香港低碳轉型。

黃翠芝同時是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亞洲可持續金融部主管,對於香港渣打銀行推出的綠色金融產品瞭如指掌。

在企業層面,除提供主流的ESG債券及貸款產品外,渣打銀行可以協助企業在歐盟的強制碳市場購買碳信用額。

至於中小企,渣打銀行亦提供不少可持續金融貸款產品,包括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鈎貸款。

現時一般個人也可以購買綠色金融產品,渣打銀行推出綠色按揭服務,市民無論購買持有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頒發的 「綠建環評-新建建築/既有建築」有效金級或鉑金評級認證的一、二手物業及政府資助房屋,便可以向銀行申請相關貸款。

顧客開立渣打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儲蓄戶口」,當中的「可持續發展餘額」,只會用於符合渣打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產品框架」的環保及可持續發展項目,包括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基建項目、微型信貸及商業銀行,與相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細項目標配對。

延伸閱讀:港女移民英國 留低40年聯名舊樓同72歲阿媽:請問點做稅務規劃?

延伸閱讀:2023公眾假期 | 日本通關懶人包:自製3個特長假期、農曆新年「請2放9」!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新傳媒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