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 鼓勵廠商出口轉內銷
去年廠商會夥拍跨地域網紅媒體公司等合作夥伴推出「《香港百店》興經濟•創未來」計劃,透過一站式的電商服務及支援,包括選品、宣傳推廣、藝人及內地網紅配對、製作直播節目、物流送貨等。
不再依賴單一市場
「《香港百店》興經濟•創未來」吸引了20間香港企業參與,其中七成是廠商會的會員企業,不少企業首次嘗試跨境電商銷售,最終合共吸引超過103萬人次的內地觀眾收看,並在一個月內創下600萬元人民幣銷售額。
廠商會旗下的香港品牌發展局剛於8月在抖音舉辦首場「『港甄選』買遍大灣區公益直播活動」,透過與廣東電視台合作,邀請知名藝人和網紅為香港的優質品牌進行直播帶貨,產品涵蓋廚具家電、食品、保健品、牀上用品等。
史立德說:「以往廠商會不少會員企業主要做出口生意,頗為依賴歐美市場,但近年受到歐美等傳統市場需求疲弱、中美貿易糾紛持續、環球疫情反覆等多重衝擊,不少港商都意識到不能再依賴單一市場。」
加上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下,提出要加快發展「內循環」經濟模式,主張擴大內需,推動港商加快「出口轉內銷」以抓緊這機遇,大灣區正好是最佳切入點。
根據廠商會前年發布一項有關粵港澳大灣區港資製造業的研究報告,近六成港資廠商同時兼營出口和內銷業務,當中13%企業表示已將業務重心擺在內地市場,相信這比重將會愈來愈大。
除了大品牌外,愈來愈多中小企轉而積極開拓大灣區市場,主要涵蓋食品、保健品、廚具及家電等多個不同行業。
隨著愈來愈多大灣區優惠政策出台,例如港人港稅、稅務優惠等;加上灣區內地城市有較完善的創科和產業鏈,廠商會相信未來將有更多企業到大灣區發展,特別是新興和科技產業。
「內地人認識的香港品牌,主要是大品牌,對於其他品牌的認知度較低,因此要打開內銷市場,必須讓更多內地人認識其他香港品牌。」
協助科研落地
長久以來,香港是出口型經濟,主要從事貿易,香港負責接單,再交給內地的工廠生產,一直以原件生產(OEM)的模式運作,換句話說,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香港本身沒有天然資源,沒有東西可以生產;中美貿易戰對出口帶來影響,令香港經濟受到影響,因此必須另闢蹊徑,走出另一條路。」
近年再工業化成為熱門議題,政府推動這個概念已有五年多時間,但進度並不顯著,必須加大力度推動,例如推出政策優惠、增撥土地等。
「再工業化並不是將生產工序搬回香港,而是發揮香港作為中介人的優勢,在港進行研發及設計,然後在內地廠房生產,再將產品銷往內地其他城市或國際市場。」
以製衣業為例,可以在香港設計,建立品牌形象,例如舉行時裝表演等,而產品則在內地或者東南亞生產,就如國際著名品牌一樣。
「眾所周知,建立品牌需要時間,同時需要投資大量金錢,但總要有個開始。」
部分傳統工業已經漸漸式微,例如相簿、相架製造,因為現時智能手機已具有儲存影像檔案的功能;傳統玩具的需求亦較以往遜色,因為愈來愈多人喜歡電子遊戲。
「廠商應該與現今科技配對,尤其是大學的科研成果,從而轉換跑道,將香港的科研成果落地,同時與時並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最近廠商會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培育創科人才,加速知識技術轉移和產業化,例如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鄭子劍教授成立的初創公司 — EightOSix科技有限公司,將與廠商會檢定中心旗下的CMA+中試支援中心合作,將該公司研發的柔軟織物鋰電池應用到建築行業服裝上,使穿戴式電子設備可更廣泛應用。
內地設點助港商
CMA+是廠商會旗下CMA檢定中心於去年成立的科技商品化中心,提供先進實驗室及共享空間,以便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及研發,並借助廠商會的商業網絡,促成「政、產、學、研」跨界合作,加快港產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步伐。
廠商會在廣州設有廣州代表處,作為本港企業與内地各部門機構在工商貿合作上的溝通橋樑,代表處收集及發放内地政策和法規的最新消息、定期報告本港企業在内地的經濟情況等,幫助本港企業在內地發展業務。
最近,廠商會獲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邀請,成為其在南沙蕉門河創享灣的服務中心的第一批進駐機構,日後能為有興趣到南沙發展的港商提供在地支援。
為了協助會員企業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廠商會正探討在大灣區成立基地的可行性,進一步推動本港與大灣區内的產業對接。
史立德本身是華彩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從事印刷業,早於1986年便到深圳設廠生產。
「當年的內地環境,可以說甚麼也沒有,就像騎馬打仗一般,沒有電的話要自己發電;沒有水的話要自己車水;附近沒有食肆,唯有自行營運餐廳,工廠就像一個小社區。」
隨國家改革開放,加上政府推出不少鼓勵港人北上創業的政策,現時營商環境與當年比較可說是雲泥之別。
「港商最重要的是發揮香港傳統的獅子山精神,所謂力不到不為財,廠商如要發展大灣區市場須親身返回內地,接觸內地情況,培養出市場觸覺,才能確保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因此,廠商會積極與政府溝通,期望能夠爭取更多便利措施,方便會員往返內地。
認知度最高五大品牌
早在內地改革開放之初,香港廠商便因應國家政策而到珠三角設廠,高峰期有近10萬家,現時則仍有逾20,000家。廠商會的會員中,超過八成在廣東省設廠。
不少具規模的香港廠商早在10至20年前已成功轉型,建立起品牌,隨著內地經濟急速發展,這些品牌早已開始發展內銷市場,大灣區更是港商的重點發展市場。
根據廠商會去年的大灣區消費者調查發現,在眾多香港品牌當中,以「周大福」、「周生生」、「屈臣氏」、「維他奶」和「美心」五大品牌於大灣區的認知度最高;其他會員如德國寳、雅芳婷等在內地的發展亦十分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