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 catalo斥資逾億在港設廠

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 CATALO斥資逾億在港設廠

大灣區

廣告

CATALO的全新體驗店CATALO Plus剛開幕,選址K11 Art Mall,裝修以簡約為主,並且為顧客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及機遇,品牌在港零售網絡重新布局,並且決定斥資逾1億元在港建設「工業4.0」廠房。

品牌負責人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日後香港製造的商品能夠在區內互通免檢,配合該區人們不斷提升的健康意識。

CATALO Plus引入日本的專業體組成分析儀,顧客可預約進行體驗及營養諮詢,然後因應分析數據選取合適的健康產品;顧客進食產品一段時間後,可以定期到該店再次進行分析,了解服用前後的分別。

疫情仍然持續,近期確診宗數呈上升趨勢,人們著重提高免疫力,帶動健康產品的需求,CATALO亦因而受惠。

家得路天然健康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陳家偉(Calvin)說:「第五波疫情爆發後,顧客對增強免疫力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尤其是含有維他命C及護肺的產品,銷情出現大幅增長。」

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 catalo斥資逾億在港設廠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疫情期重整零售點

之前發生的數波疫情,確診宗數較少,但當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每天確診數以萬計,近日每天維持數千宗,人們知道打疫苗及戴口罩未必可以完全抵禦病毒,因此有更多人注重提升自身免疫力,曾經感染的人士亦希望透過保健食品,舒緩「長新冠」症狀。

雖然如此,但疫情爆發至今持續超過兩年,CATALO來自遊客的生意完全「清零」,近期的增長只能抵銷過去的損失,整體而言算是平穩。

CATALO現時在港設有30多間分店,另外設有逾50個專櫃,分別位於百貨公司、連鎖藥房及免稅店之內。

疫情爆發,遊客無法來港,CATALO位於遊客區的專櫃及分店,銷情受到嚴重影響。

以前CATALO在機場、高鐵站內的免稅店及連鎖藥房設有專櫃,這部分生意佔整體約三成,然而疫症令這部分的生意下跌至零。

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 catalo斥資逾億在港設廠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我們在疫情期間,致力重整零售點,將遊客區的分店數目減少,例如尖沙咀及銅鑼灣區原本各有五至六間分店,現時減至一至兩間。」

由於遊客區生意大受影響,不少業主減租,減幅達五至七成,CATALO選擇在租金合理的位置開店;當然仍有個別業主「企硬」不肯減租,CATALO分店因而撤走。

CATALO亦積極開拓網上銷售,網店銷售增加數倍,然而由於基數較低,因而增幅相對可觀。

「我們定位為高端健康食品品牌,選用擁有品牌或專利技術的天然成分,因此需要面對面接觸顧客,詳細解釋,才能吸引他們購買,而人們在網上瀏覽,較難掌握全面的資訊,因此線下銷售方式較為理想。」

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 catalo斥資逾億在港設廠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開拓內地電商業務

這段期間,CATALO亦有透過跨境電商,向內地顧客銷售產品,尤其是直播帶貨。

事實上,CATALO早於2010年已進入內地市場,參加了當年舉辦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展期維持半年,市場反應相當不俗,因而陸續開拓內地業務。

2010年在廣州開設首家專賣店,緊接著在上海和北京開設專賣店;另外與Ole、city’super合作開設專櫃,最高峰時期,在內地設有40個銷售點。

然而2014年,內地大貿進口政策改變,提升對進口健康食品的監管,令CATALO的產品難以銷售,因而關閉所有分店及專櫃,改為線上銷售。

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 catalo斥資逾億在港設廠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面對龐大的內地市場,CATALO現時只能透過跨境電商向內地顧客銷售,包括天貓國際、京東海囤、唯品國際、中免、抖音等,品牌一直想盡辦法取得進入內地市場的入場券。

由於產品進口條例繁瑣,CATALO目前暫未在大灣區設置線下專門店或專櫃,但在深圳有負責抖音及小紅書項目的合作夥伴,另有數家經銷商分布於深圳或廣州,負責開拓電商業務。

「大灣區鄰近港澳,區內其他城市顧客的喜好,跟本港顧客相當類似,他們重視一家老小的健康,樂於在這方面消費,亦比其他北方顧客更喜愛香港品牌。他們的消費力一直不俗,疫情之前增長較快,疫情爆發後增長放緩。」

與KOL合作直播

CATALO透過無綫電視投放面向大灣區觀眾的廣告,在內地透過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與顧客互動;另與部分媒體合作進行達人種草、新聞發布等。

此外,CATALO不時與內地的KOL進行合作直播,也有自己的專職主播,每天在抖音、點淘、京東均會進行直播。

「由於目前我們以電商業務為主,疫情不時令物流服務停滯,無可避免地拖慢業務發展,在受影響嚴重的區域,甚至令商務合作和銷售停滯不前,對發展帶來一定阻力。」

CATALO的產品一直在歐、美及澳洲獲cGMP認證的廠房生產,這些廠房的生產線未必能夠隨時調整,以配合內地所有法規,因此Calvin一直有意在大灣區設廠,他在疫情之前,已多次到訪內地城市,研究設廠的可行性。

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 catalo斥資逾億在港設廠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建設「工業4.0」廠房

CATALO最終落實在香港科技園旗下的的創新園醫療用品製造中心(Innopark MARS Centre)設立廠房,預期2023年底預產,產量將是現時銷售額的五至六倍,並且具有擴充的彈性,廠房投資額超過1億元, 經已獲得政府創新科技署批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

「在港設廠的成本相對較高,然而『香港製造』是品質的保證,對內地顧客具有一定吸引力,而且本地亦有不少資源支援生產,故最終選擇香港設立首個生產基地。」

香港近年大力推動再工業化,吸引港商在港設廠,CATALO因應這些政策優惠做出決定,可獲政府資助900萬元以外,還可以獲得香港科技園及其他機構關於『工業4.0』的支援。

「我們的廠房將會是『工業4.0』版本,除較高程度的自動化外,亦會注重數據分析,確保生產過程能夠即時應對市場及不同層面的問題。」

整個生產流程、客戶管理、供應鏈管理、倉存物流管理等,透過智能系統把數據串連,一方面可提升生產能力及靈活性;另一方面,並可以將生產週期縮短一半。

「我們的產品在香港製造,位處大灣區以內,較為容易掌握大灣區的政策,即使需要聘請內地專才來港協助,亦較為方便。」

在自設廠房的過程中,CATALO需要不同方面的技術及服務,而香港的科研機構、大學等都有相關的研究,因而有利帶動整個工業價值鏈。

看準大灣區融合機遇 catalo斥資逾億在港設廠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此外,CATALO現時推出逾200種產品,平均每年推出20至30種新產品,這些產品採用擁有國際專利的有效成分,而本地的大學或科研機構亦有進行關於食品科技的研究,將來有助將這些研究商業化,進一步推動本港的創科發展。

「我們期望大灣區的內地城市與香港及澳門能夠實現真正的市場一體化,區域內商品互通免檢,屆時我們可以在大灣區開設線下專門店及專櫃,更好的向內地顧客提供CATALO的產品和服務。」

除大灣區外,CATALO同時看準全國市場,自四、五年前已開始參加上海舉行的進博會,這個博覽會專門為進口商而設,方便進口產品在內地銷售。

CATALO近日參與海南舉行的銷博會,當地正在逐步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日後該地的貿易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具有極大發展潛力。

「沙士」引發健康意識

Calvin於2003年4月在紅磡開設CATALO首間分店,當年即時遇上「沙士」,全港零售業均受嚴重影響,生意慘淡。

「『沙士』只持續數月至半年,市道很快恢復,人們重新消費,而且令港人更加注重健康,願意進一步了解健康食品,讓我們發現市場空間,因而持續投入發展。」

對比之下,今次疫情持續超過兩年,雖然同樣令人們的健康意識提升,然而疫情嚴峻之時,人們避免上街,遊客未能來港,生意受到嚴重影響。

「疫症難以估計及預防,不能單靠疫苗及藥物,提升身體機能才是上策,故長遠來說,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Calvin說。

延伸閱讀:前聯儲局副主席重出江湖 曾陷交易醜聞並辭職 再度加盟債券基金PIMCO

延伸閱讀:移英港人列舉6大「社交盲點」、行路爬頭容易得罪人:希望BNO港人入鄉隨俗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