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人才加速雙向交融 政校企助人才高地建設
內地與香港人才的雙向交融不斷加速,深港作為「雙循環」排頭兵,兩地積極推進多領域合作,優化人才資源配置,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發揮大灣區引領作用,提升企業「走出去」的競爭力之際,亦面對人才供需錯配等挑戰。
灣區緊缺新興技術型人才
據2021年廣東省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顯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製造業人才缺口達到近20萬人,超過總需求人數的一半(61.9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對軟件工程師、產品開發師等需求位居前列。而港府公布的《香港人才清單》中,亦明確鼓勵要引進人工智能專家、數據科學家等創新科技類人才。可以看到,隨著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以及數字經濟推動,大灣區對新興技術人才、數據合規人才、戰略新興產業人才的需求將持續提升。
不過數據顯示,大灣區在研發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高校數量等創新影響力方面仍有待加強,或制約深港高端人才、戰略新興產業人才供應。除了吸引新人才外,也需關注存量就業人群的技能提升和轉型,避免技能折舊加速。據安永調研,缺乏人才規劃前端輸入、難以衡量和跟蹤產出價值、人才培養資源不足、「重塑」週期較長是核心難題,需深港兩地企業重點關注。就大灣區解決緊缺人才問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2023年5月撰文建議,要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平台,調整人才供需結構;還需適當放寬人才認定及引進標準。此外校企應在專業人才供給方面加大合作,根據市場人才需求預期增加相關專業招生量,減少人才供給過剩的專業招生量。事實上,深港兩地積極完善人才保障及加強人才培養的合作,例如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就是大灣區成熟的孵化平台,至今孵化1,023個創業團隊;其中香港佔591個。
除了一系列稅務、研發、居住等補貼及獎勵外,前海國際人才港與香港勞工及福利局、投資推廣署等部門建立人才工作溝通機制,聯合發布《2023年深港聯合招才引智計劃》,擬每年聯合舉辦不少於100場「雙招雙引」活動,加速重點機構、人才集聚前海。另外,截至2023年8月,包括金融、知識產權、稅務、建設等領域的深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政策先後推出,現時前海已允許會計師、稅務師等21類港澳專業人士備案(登記)即可執業。同時,自2021年起開始的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前海金融30條中的深港青年金融機構實習計劃、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以及支援香港特區政府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都有助促進深港校企間合作,提高人才培養效率。
多方配合壯大人才規模效應
上述措施的出台,為深港人才融合提供明確而有力的戰略指引,而要進一步形成規模效應。《六通十一城聚光燈⸺深港融合白皮書》認為,短期要依靠政府、行業、企業去提升兩地勞動力市場的全球吸引力與配置效率;長期要看高校等人才供給方的培養供給。從政府層面,深港人才優勢差異明顯,應結合自身創新與產業方向,制定城市間互相協調的人才政策,加快對齊人才標準和職業資格等方面規則,加快資格互認進程,並適時調整人才標準與認證體系。行業則應發揮自身優勢,基於人才大數據平台,結合行業特性定期開展人才及技能的評估與預測,制定人才技能框架,鏈接市場需求與培養資源。企業要將人才的「選、用、育、留」作為戰略優先事項,探索產教融合,針對性進行技能培訓,使現有人才向短缺技能崗位過渡。此外,深港兩地龍頭企業有人才培養能力外溢基礎,中小企業可尋求合作,降低培養成本。高校亦應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培養市場所需技能,積極參與未來人才框架制定,實現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最後,人才的關鍵在於個人,終身學習是每一個人的課題,對新知識、新技能始終保持好奇心與熱情,持續關注人才技能趨勢,完善職業發展規劃,實現高質量就業。
撰文
鄭添之 (Jeff Tang)
安永稅務及諮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及東盟區金融服務人力資本服務合夥人
擁有逾25年人力資本服務的工作經驗,致力幫助客戶通過以人為本的戰略實現機構願
景,協助制定人力戰略,以配合組織的業務發展。
周文樂 (Alex Chau)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合夥人
具備20多年協助國內企業進行上市前重組及上市審計工作方面的經驗,參與多個香港
、美國與及新加坡首次股票發行項目;對生命科學、零售和高科技行業擁有較多的經
驗。
李偉倫 (Alan Li)
安永(中國)企業諮詢有限公司戰略與交易諮詢華南區主管合夥人
為客戶提供全面而務實的交易建議,曾為多家A股及香港上市公司,以及私募基金在中
國境內及海外的併購投資活動提供交易諮詢及財務盡職調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