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 大轉型 資料圖片

大轉型成全球新興市場機遇

基金觀點

廣告

數十年來,多間公司不斷優化供應鏈,以從世界上成本最低、規模最大的生產地中受惠。內地擁有大量低工資勞工,強大的供應商、零部件製造商及分銷商生態系統,推動其成為「世界工廠」。然而,過去10年各國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其途徑可分為製造業回流、近岸生產或友岸生產,筆者將此過程稱為「大轉型」。

大轉型的部分推動因素包括:

(一)內地在戰略性行業的主導地位。

過去五年內地在流動通訊、電池科技及電訊硬件等戰略性行業的主導地位有所提升,惟新型肺炎疫情、中國與美國、印度、日本及澳洲等國家之間的戰略性競爭加劇,以及烏克蘭的事態發展,加深各國對增強供應鏈韌性及安全的渴望。

2021年2月,美國啟動針對境內供應鏈的審查,減低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尤其是半導體、製藥、稀土元素及電池等關鍵產品的供應鏈。

此後,美國實施多種政策,促進國內及友岸生產。同年6月,美國及歐盟成立美歐貿易科技委員會(TTC),透過協調監管標準及促進創新與競爭力,來推進友岸生產。

(二)ESG的重要性增加。

環境、社會和管治(ESG)議題在全球備受重視。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內地面臨日益嚴格的審視。

展望未來,更嚴格的環境規例,或推高在內地設有製造中心的企業營運及投資成本。

(三)成本優勢逐漸消失。

隨著內地經濟增長及人口老化,內地相對於美國的勞動成本優勢,在過去多年不斷減弱。

同時,內地的製造業工資是巴西及墨西哥的兩倍多,並有可能高於印度及個別東盟國家。全球供應鏈轉型影響了企業情緒、貿易及投資。

自2022年第二季以來,內地的外來直接投資亦急劇下降,導致國際收支平衡中的直接投資餘額一度錄得赤字。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疲弱的營商信心,顯然降低了內地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

惠及地區眾多

由於擁有大量技術勞工、優秀基建及龐大的市場,內地仍將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主導力量。

因此,轉移出內地的舉措,可能涉及漸進及局部的過程。

不過,這項轉型將為全球新興市場中多個經濟體帶來龐大機會,最大受惠地區可能是東盟、拉丁美洲、印度及歐非中東。

相關國家擁有廉價勞動力、良好的製造業基礎,亦是主要商品的生產國。這些國家的製造業附加價值總和,不到內地的一半。

成本上升、地緣政治憂慮及對提高供應鏈韌性及安全的渴望,正促使跨國公司實現多元化,並在更靠近本國或理念相近的盟友內,尋求替代製造設施。

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轉向印度、Tesla(美股代號:TSLA)在墨西哥設置大型工廠,以及三星在越南的投資,均證明這次供應鏈轉型正在進行。這為新興市場國家帶來千載難逢的機會。

對於投資者而言,筆者公司認為,中小市值股票存在大量機會,而紀律嚴謹、由基本因素帶動的選股投資方針,則是發掘這些機會的最佳途徑。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瀚亞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