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股市重燃信心 經濟自強迎戰外患
DeepSeek以低成本開發的大模型,在人工智能(AI)領域崛起;加上內地機械人技術也取得突破,為內地經濟持續半温不熱的局面帶來了契機。
科技民企帶來新契機
民營企業突圍而出,促使領導人肯定民企對經濟的重要性。
繼今年2月主辦2018年以來首次高規格的民企座談會,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強調,中央重視民營經濟發展以穩定信心之外,在3月「兩會」中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亦進一步重申落實法規和措施切實保護民企及企業家的權益,務求為民企在經濟和科技發展中盡展所長創造條件,進而激發數碼經濟創新,以作為自立自強推進增長的主力。
在今年的工作任務中,內地首次提出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推動在各行業廣泛應用大模型以提升生產力,並且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AI手機和電腦、智能機械人等,同時促進平台經濟發展,以對促創新、擴消費、穩就業發揮積極的作用。
除了重點推動科技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外,中央也決心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循多渠道大力提振消費,使內需成為自主拉動經濟增長的另一動力和穩定錨。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提供的1,500億元人民幣消費補貼,有效刺激內地消費總額上升至13,000億元人民幣,尤以家電和汽車的消費增長最顯著。
故此當局今年再提高赤字率,將消費品以舊換新規模加碼一倍,至3,000億元人民幣,並首次配合促進工資增長、強化社會保障、穩樓市和穩股市等專項措施全面支持消費及信心,從供應到需求全方位發力。
以創新與消費自立
至於貨幣政策將維持適度寬鬆,並擔當輔助角色,相信人行將優先降準以改善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和協助政府發債融資,若增長風險加深便會下調政策利率應對。
放眼股市,近期中國A股和港股的升勢,主要由於市場重燃對科技業的信心所帶動。
在「自強應對外患」的國策下,配合資金持續流入,相信軟件和互聯網業將率先得益於內地AI發展。
至於電動車、自動駕駛、機械人和電子消費品板塊亦預期能夠受惠。
就算是舊經濟行業,重型機械業也可望因國內週期性復甦和結構性海外增長而看高一線。
固然時局多變,投資者在選股時應注重企業基本面和由科技賦能增長的潛力,確保投資組合也「自強」以駕馭外在的風險。
江彥
摩根資產管理
新興市場及亞太股票組別
投資組合經理
作者管理摩根中國基金。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