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教練模式

GROW教練模式4步驟 助有效達成目標(下)

商業

廣告

上期提及GROW教練模式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由教練界的大師Graham Alexander和John Whitmore共同開發,而當中的四步架構,分別為目標(Goal)、現況(Reality)、選項(Options)及意願(Will)。今期續談GROW教練模式,如何提升工作效率與改善人際關係。

先重溫這四步架構組成。(一)目標(Goal)設定的關鍵:目標設定是GROW模式的起點,也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設定必須是SMART: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實現的(Achievable)、相關的(Relevant)和有時限的(Time-bound)。

教練引導挖掘問題本質

(二)現況(Reality)分析的技巧:現況分析是GROW模式的第二步,也是很多人覺得最具挑戰性的一步。為甚麼?因為這一步要求受教者面對現實,而面對現實,往往意味著承認自己當前的困境或不足。
在現況分析中,教練的角色,是引導受教者深入挖掘問題的本質。

(三)選項(Options)發掘的可能性:選項探索是GROW模式中最具創造性的一步。這一步的重點是打破思維框架,鼓勵受教者跳出舒適區,尋找新的可能性。
(四)意願(Will)建立的承諾:意願建立的核心在於承諾:受教者必須明確自己要做甚麼、何時做、如何做,並為自己的行動負責。
GROW教練模式不僅能應用於個人成長,也能有效提升團隊合作和管理效能。
透過結構化的對話,管理者可以幫助團隊成員釐清目標、分析現狀、探索選項,並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
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也能改善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例如,在一家科技公司,管理者運用GROW模式,幫助團隊解決了專案延遲的問題。
透過目標設定,團隊明確了「未來一個月內完成專案」的目標。

重新分配資源增溝通頻率

在現況分析中,他們發現資源分配不均和溝通不順是主要問題;在選項探索中,團隊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包括重新分配資源、增加溝通頻率等。
最後,在意願建立階段,團隊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並成功按時完成了專案。
隨著企業環境的快速變化,GROW教練模式的應用也愈來愈廣泛。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結合GROW模式與其他管理工具的創新實踐。
例如,Panchal和Riddell提出的GROWS模型,就是對傳統GROW模式的進一步延伸,增加了對行為變化的策略研究。

這樣的創新不僅能讓GROW模式更適應現代需求,也能為企業管理帶來更多可能性。

撰文:樹洞香港企業顧問團隊